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数学复习的思维导图指导原则

高中生数学复习的思维导图指导原则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归纳整理原则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复习数学的重点在于,利用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包括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数学思想。(四)主体性原则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复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参与度。在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复习数学时,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系统、有条理地整理所学的知识。

高中生数学复习的思维导图指导原则

为了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在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复习数学时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接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养成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绘制思维导图不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还需要投入较多的脑力和精力。与以前被动地听教师讲、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既要对如何通过画思维导图制订复习计划、梳理知识以及进行解题反思给予具体的指导,又要对章、节和专题知识的思维导图的画法进行详尽的指导,还要对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出现的疑问细心解答。在一开始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多示范,并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实践,注重其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知识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一开始绘制的简单、不完善的导图,教师要发现其独特之处并给予表扬;对于绘制思维导图的实用、个性化、简洁、美观等,也要随着学习逐步增加要求。总之,教师只有让学生有种成就感,才能利用好思维导图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个性化原则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方式,鼓励学生多用图画表达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归纳整理原则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复习数学的重点在于,利用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包括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数学思想。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许多知识是未经思维加工的、机械记忆的、零散的,这些知识很难被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用思维导图整理加工数学知识,将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从而形成结构优良的认知结构。(www.xing528.com)

(四)主体性原则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复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参与度。学生利用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与同学交流合作、探讨问题,并向教师、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地提高。在复习中,有些教师大包大揽,自己绘制知识网络图并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记忆知识,这样复习的效果就不可能好,复习效率也不可能高。经过自己思维加工的知识才印象深刻,在充分参与的情况下,各种能力才更有可能培养起来。因此,虽然绘制导图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效果要好得多。

(五)重点突出原则

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大量的数学知识,要想把这些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理出头绪并形成系统,则必须要做到重点突出。在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复习数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反复思考领会,理清教材中知识展开的顺序,明确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的重、难点以及高考的考点。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的知识容易记忆、巩固、储存和应用。数学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还应当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有按知识的逻辑线索、逻辑关系纵向发展的联系,又有知识横向拓展的联系;既有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有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在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复习数学时,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系统、有条理地整理所学的知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知识的逻辑线索、逻辑关系对每一概念深入研究,弄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规律,以及每个知识点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等,以揭示知识纵向发展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每个知识点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理出知识横向拓广的联系,最终形成纵横交错、结构稳定的知识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