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保险经济学:假设条件及分析思路

行为保险经济学:假设条件及分析思路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假设条件如前所述,保险公司的定价概率通常是年度概率,年度概率是用年度风险事件数量这样的流量数据计算得到的,但个体的风险事件记忆是存量而不是流量,这从三方面提高了分析个体主观概率的复杂性:第一,风险事件记忆存量的形成时间通常超过一年,而且由于年龄不同等因素导致人们的存量形成时间各不相同;第二,记忆存量内的风险事件会因为发生时间早晚而有不同的影响。

行为保险经济学:假设条件及分析思路

1.假设条件

如前所述,保险公司的定价概率通常是年度概率,年度概率是用年度风险事件数量(和年度风险单位数量)这样的流量数据计算得到的,但个体的风险事件记忆是存量而不是流量(风险单位则通常只有一个,指作为保险标的的自己的身体、汽车房产),这从三方面提高了分析个体主观概率的复杂性:第一,风险事件记忆存量的形成时间通常超过一年,而且由于年龄不同等因素导致人们的存量形成时间各不相同;第二,记忆存量内的风险事件会因为发生时间早晚而有不同的影响。通常,过去发生的风险事件对未来判断存在近因效应,即,越是新近发生的风险事件,越能够提升自己的主观概率;第三,记忆存量还与风险特性有关,例如,死亡风险一旦发生,受害人就不会再有记忆,直接经历就灰飞烟灭了(只会造成间接影响);癌症风险一旦发生,受害人会形成记忆,但受害人因病身故后,其直接经历也就消失了;火灾烧掉财产,受害人会形成记忆且通常不会消失。上述三个因素都会对人们判断未来一年的年度概率造成影响。

现实如此复杂,分析需要不影响总体规律的简化,这里假设:第一,所有个体的风险事件记忆存量均为过去6年形成,或者6年前的风险事件经历不会对未来风险判断造成影响;第二,不考虑近因效应,假设过去6年内所有风险事件记忆对未来风险判断的影响相同;第三,不考虑风险特性,假定不存在直接经历会消失的情况;第四,不论一次风险事件发生后会持续多长时间,均为一次风险事件。

2.分析思路[7]

对某一可保风险,如前所述,保险公司会根据过去一年(或过去几年)同险种同类标的的承保和理赔数据来推断未来一年同险种同类标的同风险的出险概率,这里称为“客观概率”,但个体会依据可得性启发式用自己的风险事件记忆存量进行概率判断,称为“主观概率”。风险判断偏差,就是指主观概率相对客观概率的偏离程度。

分析风险判断偏差可以沿着如下思路分三步进行:(www.xing528.com)

第一步,看个体可能的主观概率结果有哪些。在仅考虑6年直接经历的条件下,对保险承保的小概率风险,如果个体在过去6年从未有过遇险经历,其推断的未来一年的主观概率为0;过去6年有过1次遇险经历的个体,其推断的未来一年的主观概率(年度概率)为1/6;过去6年有过2次遇险经历的个体,其主观概率=2/6;……;过去6年有过6次遇险经历的个体,其主观概率为1;有过7次遇险经历的个体,其主观概率为7/6[8];以此类推。

第二步,研究主观概率的分布规律。上面已经知道对于同样的客观风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概率,现在要分析持有各种主观概率的人群在总人群中的占比。可以设想,如果能够得到过去6年任一同质个体经历风险事件次数的概率分布,由于不同的经历风险事件次数对应不同的主观概率,自然也就得到了主观概率的分布规律。如果得到了任一个体主观概率的分布规律,在总体内均为同质个体的条件下,就可以用它来描述总体中不同主观概率的人群占比。这里的奇妙之处,是从同质个体出发用客观统计方法得到了总体的主观概率分布。

第三步,用主观概率的分布规律推断风险判断偏差的规律。客观概率已知,再知道总体中不同主观概率的人群占比,自然就可以推断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高估了风险,多少比例的人低估了风险。进一步地,将主观概率分布中的主观概率统一除以客观概率,就可以得到“主观概率/客观概率”的分布规律,即高估(低估)程度的分布规律。

3.风险判断偏差的描述指标

显然,知道高估(低估)人群占比和高估(低估)程度的分布规律,风险判断偏差的规律就清晰可见了。因此,下文将用“高估(低估)人群占比”和对应人群的“高估(低估)程度”这两类指标来描述人们的风险判断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