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的法律责任与权力清单:《政府法治新时代研究论文选》

政府的法律责任与权力清单:《政府法治新时代研究论文选》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法治社会里,权力的本质就是责任,执掌行政权力的政府必定是责任型政府;责任政府意味着政府对权力行使的后果负责,这是政府权力运用结果的阐述”。三是全面落实依清单行政,对于超越清单行政或者不履行清单职责的行为予以严肃追究。

政府的法律责任与权力清单:《政府法治新时代研究论文选》

“在法治社会里,权力的本质就是责任,执掌行政权力的政府必定是责任型政府;责任政府意味着政府对权力行使的后果负责,这是政府权力运用结果的阐述”。然而这对时刻都在试图突破法律边界的权力而言是异常艰难的,“道理很简单,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都有赖于政府的推动,尽管政府本身就是首当其冲的改革对象。也许这正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所面临的两难问题[333]”。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化解这个“两难问题”,全面落实政府用权的责任意识[334]

“晒权”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晒权”就是将经过全面梳理、科学论证形成的权力列表向社会公布,让行政权力从源头到行使的过程全部裸露在“阳光下”,目的是要借助于各种社会力量的监督,全面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实现对政府用权的监督和责任的履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制作一个科学完整的权力清单。权力清单的科学性、完整性意味着不仅要按照“职能科学”的要求全面清理行政职权的规范依据,正确解决不同位阶权源依据的冲突,准确界定行政职权的性质,而且还要科学构思权力清单的组成要素,保障各地区、各部门权力清单在形式上的一致性。而从实践来看,由于权力清单制度的自发性、分散性,加之后来的《指导意见》缺乏对权力清单标准和体系的刚性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在不同阶段公布的权力清单不仅在行政职权的数量上差距极大,而且权力清单的构成要素也不统一。例如,广东省首次清理出来的行政权力有一万多项,而江西省首次清理出来的只有一百多项;同为江苏省地级市的苏州和宿迁差距亦十分明显:前者市级政府各部门共有行政权力7791项,后者则为4067项。在权力清单的构成上,江苏省公布的省级政府权力清单由“项目编码、项目名称、所属部门、权力类别、行使层级、设定依据和备注”等7项,浙江省公布的省级政府权力清单由“类别、实施主体、层级、实施依据、备注和流程图”等6项,安徽省公布的省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权力清单包括“权力事项名称、实施依据、责任事项、追责情形、运行流程图以及廉政风险点”等6项。尽管各地在权力清单构成要素的数量方面差别不大,但在具体内容方面则有明显不同,进而对权力清单的功能难免产生影响:安徽的权力清单因包括“追责情形”“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点”等内容,因而对行政权力的规控和责任政府的落实强度最高,而江苏是将权力运行流程图置于责任清单并且两份清单分别公布,这使得权力清单更多是对行政机关职权的一种静态展示,容易造成社会公众忽视对行政权力动态运行过程的关注。因此,为了保障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法定职责,发挥权力清单监督控制行政权力的功能,长远来看应当在总结各地区各部门权力清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权力清单制度的理论研究,优化和统一权力清单的构成要素。而在当下则应当以《指导意见》为依据,对不同时期公布的权力清单及时进行修正,最大限度地减少各地区、各部门权力清单构成要素的差异,即通过提升权力清单的科学性、完整性来保障其权威性,推动责任政府理念在行政实践中落地生根。(www.xing528.com)

权力清单不仅晒出了行政机关行政职权的家底,而且还通过明确各项行政职权“对应的责任”,确定了权力的“义务和责任”,以约束行政主体“为官不为”情形[335]。对此,《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将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这就是说,在推行权力清单的过程中一定坚持责任清单同步实施的战略,通过责任清单解决“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及管不好怎么办”等三个层面的问题[336]。所谓“管什么”就是要明确政府的“义务和责任”,种好“责任田”,当好“服务员”。例如,江苏省在公布省级政府56个组成部门权力清单的同时,也集中公布了各部门相应的责任清单,具体内容包括“部门职责”“职责边界”“公共服务”“部门职责对应的权力事项”“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运行过程的中介、盖章、收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7个方面,其中的“部门职责对应的权力事项”与权力清单中的职权事项进行“无缝”对接,从而保证了行政机关权力与责任的有机统一。“怎么管”就是要通过创新和完善政府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从相关地方公布的责任清单来看,通过“职责边界”设定了行政权力的边界,明确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体现了协商共治的理念;通过“公共服务”给出了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范围,尤其是通过倡导政府服务行政理念,让政府给市场助力,为社会主体加油,维系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明确了政府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缓和了监管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提升了政府监管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管不好怎么办”就是要建立起有效的问责追究制度[337],确保政府责任的落实。实际上,从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定到落实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一是严格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订过程中的责任。无论是责任清单中的“部门职责”还是其“对应的权力事项”,都意味着对行政权力的清理和削减,要对那些不必要或者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权力坚决清理。对于权力清单制作过程中存在“放轻不放重,放虚不放实,放小不放大”等玩游戏、打折扣的政府及其部门,“不仅要限期整改,还要进行处罚,使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想、不敢、不能在政府权力存量中作对策性手脚[338]”。二是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履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为和效果的考核机制,对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行政能力和行政绩效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行政机关职权调整、行政机构撤销合并、干部任免和公务员晋升等各个方面。三是全面落实依清单行政,对于超越清单行政或者不履行清单职责的行为予以严肃追究。对此,《指导意见》的规定非常明确:“权力清单公布后,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都要严格按照权力清单行使职权,切实维护权力清单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要大力推进行政职权网上运行,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不按权力清单履行职权的单位和人员,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