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温环境作业类型与职业接触in《现代营养学》

高温环境作业类型与职业接触in《现代营养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温环境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环境作业。高温环境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3个基本类型。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高温环境作业类型与职业接触in《现代营养学》

高温环境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一般将热源散发的能量>23 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环境作业。高温环境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3个基本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例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其气象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例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容易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www.xing528.com)

3.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作用外,还受到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