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现代营养学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现代营养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大多数病人,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人症状常常不明显或发病初期无异常表现。因此对高危者应进行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筛查。此并发症病死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现代营养学

3.4.4.1 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形成高渗性利尿,24小时尿量可达2~10 L。体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多饮。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葡萄糖不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加,体重减轻可达10kg以上。体内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故造成多食。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疲乏、劳累、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手、足麻木、伤口愈合缓慢、反复感染、男性阳痿等不典型症状。

1型糖尿病起病时“三多一少”症状常较明显。但大多数病人,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人症状常常不明显或发病初期无异常表现。此外,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往往在其他非糖尿病的情况下也可出现,容易被忽略。以上两种情况都极易导致漏诊。因此对高危者应进行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筛查。

3.4.4.2 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常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等都可能是其发生的诱因。病人酮体生成量剧增,在血中积聚产生酮症,继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同时机体出现严重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病人表现为高血糖、脱水、尿量减少、呼吸深快、呼出气体带有烂苹果味(丙酮)、血压降低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并危及生命。

(2)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多见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机体内尚有胰岛素分泌,可抑制脂肪分解但利用葡萄糖不够。常见诱因有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暴饮暴食、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等)的应用等。起病早期可出现多尿、多饮,但症状可能不明显。以后失水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表现为严重脱水、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嗜睡幻觉、定向障碍、癫癎样抽搐等,神志不清最后陷入昏迷。此并发症病死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3)低血糖:糖尿病病人,如果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过量、耽误进餐或食物摄入量不足、运动量加大以及空腹饮酒时,均可能发生低血糖。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出汗、心慌、面色苍白、四肢颤抖、饥饿感、软弱无力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意识模糊、头痛、头晕、言语障碍、幻觉、精神病样发作、痴呆,甚至昏迷等)的症候群。一般情况下,将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50 mg/dl(2.8 mmol/L)定义为低血糖,但须注意的是,糖尿病的低血糖是体内胰岛素的相对过量,不同病人以及同一病人不同情况下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的血糖水平都是不同的。持续的低血糖除可危及生命外,还可导致脑功能障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治疗可迅速口服葡萄糖或含糖食品、注射葡萄糖,必要时使用胰高血糖素。

(4)感染:糖尿病常引起皮肤化脓性感染,如疖、痈等;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乳头坏死;女性糖尿病病人常并发真菌性阴道炎、巴氏腺炎等。

2.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有关,由此会引起全身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随着时间推移,血糖控制不良会导致慢性并发症的陆续出现,这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1)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可致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它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www.xing528.com)

(2)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发生率在20%~40%。其特点是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和高血压。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五期(表4-3-11)。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间断白蛋白尿期;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Ⅴ期:肾功能衰竭期。其中,Ⅰ、Ⅱ期无明显症状;Ⅲ期开始出现微白蛋白尿,是预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无法逆转即进入Ⅳ期,出现持续蛋白尿,Ⅴ期即终末期最终发生肾衰竭。有些病人往往在尚未出现蛋白尿时已有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因此,现在ADA的糖尿病诊疗标准中也采用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分期(表4-3-12),即基于肾小球滤过率评估结果的分期。

表4-3-11 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和临床表现

表4-3-12 CKD分期

注:*肾功能损伤包括病理学、尿液学、血液学或影像学试验异常。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微血管病变的又一重要表现。主要改变包括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斑、渗出、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剥离等。致盲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

(3)神经病变: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主,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肢痛、肌力减弱甚至肌萎缩和瘫痪等。自主神经病变也较常见,且较早出现,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统和性器官功能。

(4)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能需要截肢或发生死亡。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即为“关注糖尿病足”,宣传对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以降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