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支持—来自《现代营养学》的成果!

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支持—来自《现代营养学》的成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时夜间需要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这些病人往往体形肥胖,不但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而是应该尽快控制能量摄入,减轻体重。以下主要涉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危重病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而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大多病情比较危重,往往无法自主进食,此时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

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支持—来自《现代营养学》的成果!

机械通气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营养支持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无创机械通气应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应用机械通气的病种从传统的急性危重病发展到一些慢性病,甚至是非呼吸疾病,如急性左心衰竭。又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时夜间需要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这些病人往往体形肥胖,不但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而是应该尽快控制能量摄入,减轻体重。因此,营养支持前应该首先对病人的疾病性质、能量摄入情况、各种人体测量,以及其他的营养评价指标给予一个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最后决定是否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以下主要涉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危重病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

对于急性危重病来说情况也很复杂,有些病人在急性起病前营养状况较好,而也有一些营养状况比较差,虽然营养不良对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对疾病的预后有着不良影响,但是要想在急性期短时间内迅速扭转病人的营养状况是不可能的,也是危险的。急性期的危重病人体内代谢情况非常紊乱,过多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可加重体内重要脏器,如肝脏肾脏的负担,无助于疾病的康复。

通常一个特别危重的急性患者其治疗过程可能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营养支持的原则是不一样的。开始时在疾病的极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生命体征有波动,此时虽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应激状态,但营养支持不是马上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治疗的主要任务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的稳定,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和对症支持治疗。经积极抢救之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但仍处于危险期中,无法进食或进食很少,机体组织必须消耗自身能量储存来满足代谢需要,此时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提供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营养支持只能是对负氮平衡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但仍然无法扭转机体的分解代谢状态。经过进一步治疗后,病人度过了疾病的极期,逐步过渡到恢复期,由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负氮平衡,病人的营养状况比较差,但是应激反应和机体的代谢紊乱得到了一定的纠正,此时才可加大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逆转负氮平衡,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机械通气分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病情比较轻,且大多神志清,可鼓励其进食,如进食偏少可适量补充肠外营养支持。而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大多病情比较危重,往往无法自主进食,此时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营养支持途径应该首选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有助于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减少通过肠黏膜的细菌移位,对于连续5~7天无法经口摄食达到营养需要量的病人,应当给予肠外营养,而一旦早期肠内营养不能改善机体的代谢需要,即可于3~5天起添加肠外营养。(www.xing528.com)

对于急性危重病机械通气病人营养支持时每日热卡的供应量可参考《危重病病人与临床营养支持》指南,即在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的能量目标为每日104.6~125.5kJ(25~30 kcal)/kg,而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可适当增加到125.5~146.4 kJ(30~35 kcal)/kg。处于机械通气抢救过程中的危重病人,测量体重是非常困难的,可以参考平时体重或按经验给予。要注意监测心、肺和肝、肾功能,以及血糖、电解质、日液体出入量等情况,如脏器不能承受营养支持的负担,则宁可降低热卡目标量。对危重病病人来说保护脏器功能甚于营养支持,如临床上常见的老年人或有心脏基础疾病的病人需要控制日补液量,以防急性左心衰竭,如补液量的控制无法满足目标热卡需求时,只能优先考虑维持重要的脏器功能,否则会加速病人的死亡。

(徐卫国 罗 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