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念碑林930周年华诞研讨会论文集

纪念碑林930周年华诞研讨会论文集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振华[1]近年唐代苑大智墓志及其2块诏书(告身)刻石在陕西出土,因2石上所刻的5件高宗时期的诏书文本的集中问世而引人关注。然而5件诏书皆有明确的官职和日期,且首末两件间隔14年,是了解志主关键履历的重要文件。故披露石刻拓本之时先叙诏书,再述墓志。朝廷任命官员的制授诏书又称制书、告身。此依照年号先后为序分石简述。

纪念碑林930周年华诞研讨会论文集

赵振华[1]

近年唐代苑大智墓志及其2块(一方一长)诏书(告身)刻石在陕西出土,因2石上所刻的5件高宗时期的诏书文本的集中问世而引人关注。墓志年代最晚且文擅骈四俪六,句多对偶排比藻饰之辞,除了卒葬有具体的时日,官履经事概无年月。然而5件诏书皆有明确的官职和日期,且首末两件间隔14年,是了解志主关键履历的重要文件。故披露石刻拓本之时先叙诏书,再述墓志。

朝廷任命官员的制授诏书又称制书、告身。考察之前,有必要了解国家行政运作中官文书诏敕起草颁下的严格程序:“经过中日学者的共同努力,制书形成过程可概括如下:1.中书省起草进画,署名颁下。中书舍人(唐后期为知制诰者及翰林学士)起草诏书后,进与皇帝画日。其后,御画的诏书返回中书省,中书省将皇帝画日者留为案,重新抄写一通,中书令侍郎、舍人依次署名宣、奉、行,并加盖中书省之印。2.门下省覆奏注制可而施行。经过中书省官吏署名的诏书到了门下省后,门下省的侍中、侍郎、给事中依次审署,然后覆奏皇帝请施行。皇帝在诏书上画‘可’,然后下给门下省。门下省将御画‘可’的诏书留为案,更写一通,由侍中注制可,侍中、侍郎、给事中依次署名,然后加盖门下省之印,送尚书省。制书的起草颁下经过两次御画,中书、门下省两次覆奏,中书、门下省官员依次署名等多道程序,以保证诏文准确无误,而颁下者则是两次留为案之后的抄件。3.尚书省施行。尚书都省接到门下省送来的制书,由都事接受,注明收受日期,并署名,然后由左右司郎中按制书内容分别付与尚书省六部二十四曹。至此敕书的起草、进奏、颁下程序才告一段落。”[2](www.xing528.com)

5件诏书署名人物多有名无姓,由于年代相距较近,三省和吏部兵部要员常叠连于诸告身,凡正史有传略者,一般不再稽证,以省约篇幅。此依照年号先后为序分石简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