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年重庆人才蓝皮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数量及发展情况

2021年重庆人才蓝皮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数量及发展情况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数量区域分布当前,重庆普通高等学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呈现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点。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重庆已有10所高校通过自建或合作方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表1),大力培养基础研究型和应用开发型人才。

2021年重庆人才蓝皮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数量及发展情况

在重庆智能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大背景下,重庆各大高校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大数据促智能化战略的部署,纷纷立足产业实际需求,依托自身优势采取诸多应对措施,积极推动智能产业人才的培养。

2019年3月,在传统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数学类专业的基础上,教育部正式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内高校的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080717T,学位授予工学门类。自此,人工智能产业专项人才的培养进程开始加速,人工智能专业的设立也加速了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出一批具备多专业、跨学科认知的复合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重庆仅有重庆大学1所高校获批。2020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全国共有180所。其中,重庆新增4所高校,分别是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从学校层次来看,重庆近两年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院校既有传统老牌名校重庆大学,也有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这类独立学院代表,不同层次的高校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横向对比来看,重庆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仅有5所,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明显偏少,远低于江苏、北京、山东、四川等地(图5),重庆高校的人工智能学科及专业建设之路任重道远。

图5 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数量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数据整理)

当前,重庆普通高等学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呈现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点。各高校除增设人工智能专业外,也新增了大数据、智能化类等新工科相关专业。在现设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方向是孕育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主要专业方向。根据重庆市教委2018年发布的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全市共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等15所高校入选,涉及各种类型的高校,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15个专业。在行业融合的背景之下,高校也纷纷加强“人工智能+”的跨学科专业,覆盖计算机、数学、电子信息、统计学心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www.xing528.com)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除设立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外,同时着手建立相关教学与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均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等机构,开展包括数理基础、认知科学基础、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类脑计算、人工智能治理以及智能医疗、智能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培养并输出具备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重庆各大高校在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指引下,也纷纷抓住智能产业的发展机遇,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创新高等学校办学机制,积极与国内著名大学、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各类人工智能学院和研究院,充分借助区域外多元化的优势资源加强自身学科和专业实力,探索高等学校新型发展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工作。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重庆已有10所高校通过自建或合作方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表1),大力培养基础研究型和应用开发型人才。

表1 重庆高校建设的人工智能学院名单

注:本表中收集的人工智能学院仅包括以“人工智能”或“智能”命名的学院。
(资料来源:根据重庆各高校网站数据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