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兴宁市围龙屋:汉族古朴民居之乡

中国兴宁市围龙屋:汉族古朴民居之乡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伟杰围龙屋,是客家人的特色民居,强烈地体现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五大传统特色民居之一。其中,兴宁市的围龙屋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因而被国家评为“围龙屋之乡”。围龙屋的建筑主体部分,是一个半圆形的房屋群。据有关专家考证,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说起围龙屋的起源,传说不一,故事众多。这里,先讲一个李御史设计、建造围龙屋的故事。至此他的围龙屋设计可谓是水到渠成。

中国兴宁市围龙屋:汉族古朴民居之乡

朱伟杰

围龙屋,是客家人的特色民居,强烈地体现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五大传统特色民居之一。在粤东、闽西、赣南的广阔农村甚至台湾的一些县市,围龙屋都星罗棋布。

其中,兴宁市的围龙屋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因而被国家评为“围龙屋之乡”。

围龙屋的建筑主体部分,是一个半圆形的房屋群。其中心部分是堂屋,分上、中、下三个厅堂,两个天井,形成一条中轴线。下厅堂向外开大门。堂屋的左、右、后侧,是半月形的一排房屋,将上、中、下三个厅堂围起来。这排房屋又叫围龙,或者围屋。围龙的左右两个起点处,便是与大门成一直线的小门。位于围龙最中间、地势最高的那间房子,比一般房屋要大一些,称为龙厅,因为它在上厅堂的正背后,在中轴线的顶端。在龙厅与上厅之间,有一块半月形空地,俗称“花胎”。

围龙屋多依山而建,整座屋宇跨在山坡与平地之间,形成下厅堂低、上厅堂高、龙厅更高的格局。大门小门这条直线的前面,是一块大禾坪,用来晒谷或供人们活动。禾坪前面,都有一个半圆形的大池塘,池塘有构建风水、丰富景观、调节气候、盥洗衣物、蓄水防火、放养鱼虾、浇灌田地等多种功能。禾坪两边,是向外的斗门。人们从高处向下看,围龙屋的前面是池塘,后面是房屋,两个半圆相合,形成一个大圆,形似一个太极图。

据有关专家考证,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说起围龙屋的起源,传说不一,故事众多。这里,先讲一个李御史设计、建造围龙屋的故事。

话说古时候,北方边境有一个梁州府,知府姓李,人称李知府,勤政爱民,颇得人心。城里还住着一个姓侯的将军,统领着几千人马。原来,按照当时的体制,凡边境上的府城,皆有一文一武两个长官,知府负责安民,将军负责保境,两人须密切配合,以确保边境安全、边民安居乐业。一直以来,李知府对侯将军是全力支持,保证了军队的运转。两人私交看来不错,经常来往。可是,李知府哪里知道,侯将军正在暗地里勾结敌军,卖土求荣。这一天,侯将军心怀鬼胎,说是要请李知府喝酒。李知府不知是计,一到军营便受到侯将军威胁,要李知府在通敌告示上签名,胁迫李知府跟他一起投敌。但李知府坚决拒绝,侯将军就将他关进牢房,准备杀掉。李知府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只恨自己未能预先觉察侯将军的阴谋诡计。他最担忧的是国家大局,梁州府地势险要,一旦被敌国占领,梁州府以南的十几个州县皆无险可守,可能沦陷。情势万分危急,可是朝廷还蒙在鼓里。情急之下,李知府发现看守他的两个士兵是岭南老乡,他便从民族大义及个人得失安危等方面说服了他们,叫他们送信到他家里。他家人接到密信,马上派人日夜兼程赶到京城报告情况。朝廷立马调兵遣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梁州危机。(www.xing528.com)

李知府因此被皇上重用,提拔为御史。李御史不辞劳累,秉公办案,深得皇上宠信。但是,年过花甲之后,他深感身体大不如前,在兴宁老家的老母亲又体弱多病,于是就决定急流勇退,申请退休回老家。皇上虽然舍不得,但朝廷素来弘扬孝道,只好准了他的辞呈。为了褒扬李御史的忠诚与功绩,皇上赐给他一份国宝——一块约一尺见方、雕刻着双龙戏水图案的上品端砚。李御史对皇上感激涕零,他上奏皇上说,回去以后,他要立即建造一所专门的房子来供奉皇上恩赐的宝贝。几天以后,他向皇上献出了一张房屋设计图纸,并细心解说:微臣欲建的这个房子,有上、中、下三个厅堂,上厅堂放置一张供台,供台上供奉皇上所赐的龙头端砚;中厅是微臣全家老小及众人朝拜的地方。围绕厅堂左右及背后,是一排弧形的房屋,因为这排房屋是围绕着厅堂的龙头端砚打弯,拟取名围龙。围龙最中间最高的那间房厅,正好位于上厅的背后,平时用来珍藏龙头端砚,所以这间房厅拟取名龙厅。整座房屋坐南朝北,表示微臣日夜思念皇上,永远效忠皇上。如此设计房屋,不知有无不当?请求皇上恩准。

皇上听罢,龙颜大展,龙心大悦,当下降旨:“难得爱卿如此忠诚,你这个屋就叫做围龙屋吧!朕素知爱卿清廉为官,要建造如此格局的房屋,恐怕也是勉为其难。不如朕帮助你一把,着户部拨给白银一万两,作为爱卿的安家建造之费用,可好?”李御史当即谢皇上隆恩。

李御史为什么能在几天内就拿出一份如此成熟的房屋设计图纸呢?原来,李御史对设计房屋格局一事,已经思考谋划多年。他是岭南客家人,祖上从北方迁居到岭南之东,至今已历经七八代。他们这个家族,已经爱上了四季常绿的岭南山水,只是对所建造的居所一直不满意。起初,祖先按照北方祖居的府第式建造房子,久住之后,才发觉南方多山地,而且湿热多雨,府第式建筑并不符合当地气候。更重要的是这种房屋内部结构复杂,匪盗入屋后容易藏匿,不易降服,反受其害。因此,李御史在这几十年,每到一个地方做官,都留意当地的房屋结构,博采众长,用以设计适合自家居住的房屋。至此他的围龙屋设计可谓是水到渠成。现在又得到了皇上的赞许,真是锦上添花。他相信,围龙屋一定会使他居住吉祥,家族兴旺!

李御史回到岭南,立即选好屋基,动工修建。两年后,新居落成,屋名为御史第,大门对联是:精诚报国,忠厚传家。整座围龙屋,依山而建,门前以池塘相配,山管人丁水管财;弧形围屋向外,窗户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击口,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器抗击匪盗;围龙屋内一览无遗,全无死角,贼人无处藏匿;屋内寝室、厨房书房、客厅、牛栏、储藏室、柴草间、厕所等各式用房一概齐备,花草园林、井水、排水、防火、洗涤等功能一应俱全,而且阳气充足,空气新鲜,令人心旷神怡,正所谓屋小乾坤大。参观者无不翘指称赞,羡慕不已。每月初一,厅堂内必定举行隆重的仪式,李御史亲自带领全家、全族乃至全村人参拜御赐端砚。

过了三四年,钦差大臣巡视岭南,特意奉旨到李御史家察访。刚好这一天是全村书生到御史第参拜龙头端砚的日子,钦差目睹这一盛况,十分感动,回到京城如实汇报。皇上一高兴,降下圣旨:岭南客家人如此忠诚敦厚,不愧为衣冠贵族之后裔,现特准予全体客家人均可仿照御史第建造围龙屋。从此以后,客家人都以太极图形状的围龙屋作为自己的房屋样式。同时,略微改造,在上厅堂安放祖宗神龛,将宗族祠堂与居住房屋结合在一起,更受大家欢迎。

到了清末民初,客家人受到西洋建筑文化影响,有的围龙屋逐渐演变为四方形、八卦形、椭圆形的洋楼建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上、中、下三个大厅堂、中轴线、祖宗神龛、禾坪、大池塘、斗门等基本元素始终没有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