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艾滋病传播,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

预防艾滋病传播,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是阻断艾滋病血液性传播的重要关口。除此,还包括采取育龄妇女的基本艾滋病预防服务、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意外怀孕和为艾滋病阳性母亲提供适当的阻断治疗、关怀与支持。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疫情严重地区和易感染艾滋病人群、流动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②完善艾滋病监测网络,性病监测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规模。

预防艾滋病传播,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一)流行特征

1.全球流行特征

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性传播是全球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还通过注射毒品母婴和卫生场所的血液污染传播,且其传播方式存在地区性差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自1995年以来,通过向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提供抗逆转录病毒预防,35万多儿童艾滋病新发感染得以避免。从2005—2010年,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艾滋病死亡率减少了20%。

2.我国流行特征

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上升趋势,且显示以下五个特点:①全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行态势,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②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量继续增加,但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③既往HIV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AIDS发病和死亡增加。④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所占比例继续增高。⑤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

截至2014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50万人,全年新发现HIV 7.4万例,A1DS 2.9万例,死亡15.9万人。2010—2014年,艾滋病病人数分别为9.6万、12.1万、14.6万、17.4万和20.5万,存活感染者和病人人数缓慢上升。艾滋病病人占存活感染者比例,2010年为31.1%,2014年为40.9%。

50万HIV中,异性传播占66.4%,同性传播占25.8%,注射吸毒传播占6.0%,经血途径、母婴传播等占1.8%。新发现病例中,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病例数增加明显。异性传播多分布在艾滋病流行较严重省份,同性传播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及流动人口集中地区。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6个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传播HIV总数,占全国该人群总数的87.2%。

2008—2014年,60岁以上年龄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增加明显,存活和当年新发现60岁以上感染者和病人逐年上升;2014年比2013新发现60岁病例增加17.5%;且老年病例增多以男性为主,从2008年的2419例上升到2014年的14 420例,所占构成从2.2%上升到13.9%。此外2008—2014年,报告职业为学生的感染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报告数从2008年的482人升至2014年的2552人。2014年中青年学生病例较2013年同期增长5.8%

随着流动人口增加,异地或异国婚姻造成的输入性感染者也在一些地区出现。据对山东、山西、吉林、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外来媳妇的调查,输入性病例造成了配偶间的性传播及母婴传播。

(二)危险因素

(1)不安全性行为包括异性不安全性行为和同性不安全性行为,如嫖娼、同性恋、多性伴侣等。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推广安全套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其传播。(www.xing528.com)

(2)血液传播:①注射毒品;②输血或血制品;③采血;④共用牙刷;⑤医疗注射与针灸;⑥牙科诊疗和各种手术;⑦理发与纹身用具的使用。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是阻断艾滋病血液性传播的重要关口。

(3)母婴传播包括艾滋病阳性孕妇的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为艾滋病阳性孕妇提供抗病毒治疗、人工代乳品喂养可以降低将病毒传播给婴儿的风险。除此,还包括采取育龄妇女的基本艾滋病预防服务、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意外怀孕和为艾滋病阳性母亲提供适当的阻断治疗、关怀与支持。

(三)预防控制

在政府领导、各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下,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各项策略和措施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并已初见成效。需要进一步扩大艾滋病相关人群的检测面,以最大限度地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减少二代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及时就诊和有效治疗,以减少艾滋病相关死亡;需要进一步扩大艾滋病健康教育覆盖面,加强行为干预,减少社会歧视,降低艾滋病危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预防

①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疫情严重地区和易感染艾滋病人群、流动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②完善艾滋病监测网络,性病监测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③促进安全和负责任的性行为和活动。④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

2.控制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覆盖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目标为4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加强普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其他艾滋病相关药物的使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规模。加强血液管理,保障用血安全。

中医将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称为“外感热病”“温病”“瘟疫”“疫病”。中医预防传染病的原则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病防传。主要的中医防治措施有:①调摄正气、养生防病(如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避免过度消耗正气,注意环境,个人、饮食卫生等);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如对病人和接触者的隔离);③预施药物、防止染病(如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熏蒸预防法,用银花、连翘野菊花贯众等预防流感、病毒性肺炎,用药物驱虫、杀虫,以防止害虫传染病等)。

2003年治疗非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显示出明显优势;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她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特效药物,在世界上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进一步证实了中药治疗传染病效果的可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