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彩云-甲骨文读本,湖北天星观楚墓揭示古代云象的丰富资料

云、彩云-甲骨文读本,湖北天星观楚墓揭示古代云象的丰富资料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局部)癸酉卜,又燎于六云[3],六豕、卯羊六。癸酉卜,又燎于六云,五豕、卯五羊。[3]六云:指云彩有六种颜色。湖北天星观楚墓所出卜筮祷祠简中有“云君”,李零先生认为或即《九歌》的“云中君”。汉代又称“云师”。约而言之,“丰隆”当是强调云朵膨大之状,而“屏翳”则是强调因云层遮蔽而产生的阴影。古籍中根据云的色彩、动态判断降水,资料非常丰富。云的动向实际也有助于判断降雨情况。

云、彩云-甲骨文读本,湖北天星观楚墓揭示古代云象的丰富资料

【图版】

(1)

(2)

(2局部)

【释文】

(2局部)癸酉卜,又燎于六云[3],六豕、卯羊六。

癸酉卜,又燎于六云,五豕、卯五羊。

【著录】

(1)=《合集》13399正 (2)=《合集》33273

【注释】(www.xing528.com)

[1]:稼穑的“穑”,在此读为“色”。三色云,即三色之云。

[2]启:天晴。甲骨文此字从手从户,是开启之“启”的表意字。《说文》:“晵,雨而昼姓也。”“晵”、“夝”现代简化汉字不再使用,这里可以替代为“启”、“晴”二字。

[3]六云:指云彩有六种颜色。

【延展阅读】

《说文》:“云,山川气也。”于六书为象形。所谓“山川气”,是指山林间的水气。王充《论衡·说日》篇:“见雨从上集,则谓从天下矣。其实地上也。然其出地,起于山,何以明之?《春秋传》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惟太山也。’……雨之出山,或谓云载而行。云散水坠,名为雨矣。夫云则雨,雨则云矣。初出为云,云繁为雨。……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这段话较准确地说明了水循环的过程,认为雨水是从积雨云中降落,而不是从日月星辰所在的“天”上降下来。商人显然已经明白,云和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明白了雨水的来源,卜辞中才会占问云的动态。上揭卜辞中的“酒”、“燎”、“卯”都是祭祀过程中的动作或者祭祀名称。对云进行祭祀,主要关注点在于降雨。

日月有神,风、云、雨、雷也都有神。云神在《楚辞·九歌》中称为“云中君”,洪兴祖《楚辞补注》说,“云中君”就是《离骚》中的云神“丰隆”,又名“屏翳”。湖北天星观楚墓所出卜筮祷祠简中有“云君”,李零先生认为或即《九歌》的“云中君”。汉代又称“云师”。约而言之,“丰隆”当是强调云朵膨大之状,而“屏翳”则是强调因云层遮蔽而产生的阴影。汉画中的云师(江苏铜山县洪楼祠堂屋顶坡面画[3]),作口中吐云雾状,而脚下云朵舒卷。其形象大概是一名男子。《太平御览》卷十一《天部》:“《遁甲开山图》曰:霍山,南岳。有云师、雨虎。”原注又说:“荣氏解曰:云师如蚕,长六寸,有毛,似兔。雨虎如蚕,长七八寸,似蛭。云雨之时,出在石上。肉甘,可熟而食。”乃是一种可食的动物

古籍中根据云的色彩、动态判断降水,资料非常丰富。宋代学者高似孙编的《纬略》中还收录了一部《相雨书》,书中介绍如何根据云彩判断降雨,例如说:“常以戊申日日欲入时,日上有冠云,不问大小,视四方黑者大雨,青者小雨。”又说,如果看到彩云,“黑赤并见者,即雹;黄白杂见,风多雨少;青黑杂者,雨随之必滂沛流潦。”

卜辞中涉及“云”的辞很多都残缺,但是有数条卜辞都写到云的方位及动向,如“自东”(《合集》10405反、10406反)、“自北”(《合集》11501)“自北”(《合集》21021,还有《合集》21011等残存了“云自”字样,原本应该也写了云的动向。云的动向实际也有助于判断降雨情况。《谈苑》、《丹铅杂录》等说:“云向南,雨覃覃。云向北,老鹳寻河哭。云向西,雨没犁。云向东,尘埃没老翁。”《田家五行志》又举例说:“云行东,雨无踪,车马通。云行西,马溅泥,水没犁。云行南,雨潺潺,水涨潭。云行北,雨便足,好晒谷。”这种经验之谈或许有很古老的来源。从商人对“云”的方位观测看,有些经验他们大概也早已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