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持续改善之道:明确愿景和策略,支持业务发展

持续改善之道:明确愿景和策略,支持业务发展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个层面是要明确改善的愿景和策略。而明确的改善愿景和策略,又保证了后续两个层面的探讨,是从支持业务的角度出发的,而不单单只考虑到了个人的意义和目的。同时,企业的愿景和战略,本身也是一个金字塔形结构。这就需要我们问自己,在控制、改善和创新上,我们的愿景和策略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我们要维持和做好日常控制的,哪些是我们要大力改善、做出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的,否则,我们就无法支持上一层级的愿景和战略。

持续改善之道:明确愿景和策略,支持业务发展

第一个层面是要明确改善的愿景和策略。这个层面是从公司层面出发,来探讨“赋予目的”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探讨,持续改善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公司要从平时的控制、改善的做法中,推行一套“新”的持续改善体系?哪些方面是公司在推行持续改善时需要关注的重点?为什么这些是重点?公司希望通过持续改善活动,在未来达成何种成果?

这些问题,都是在踏上改善之路之前,就需要去努力得到明确答案的。它回答了公司“为什么做”的问题,并在其答案的基础上,帮助我们建立“如何做”的框架。而明确的改善愿景和策略,又保证了后续两个层面的探讨,是从支持业务的角度出发的,而不单单只考虑到了个人的意义和目的。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经常看到的错误是,大家都“公认”持续改善很重要,是“上头”要求做的,但是为什么重要?重要的关注点是哪些?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清楚。而为什么“上头”要求做呢?有可能是公司集团的某个大领导发了话,要求集团内每个单位、每个工厂都要开展持续改善,也有可能是企业内部有一套考核机制,考核机制要求每个工厂都需要推行持续改善体系,并会对推行的状况进行审核评分。可是,这还是无法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持续改善?持续改善的关注重点该放在哪里?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呢?其实不复杂。它首先需要的是管理决策层的通力探讨。

探讨什么?首先要探讨的,是企业经营的愿景和战略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愿景和战略。战略是一个企业决胜未来的力量。它要回答的是,企业未来价值的创造来自哪里,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市场在哪里等问题。同时,企业的愿景和战略,本身也是一个金字塔形结构。它向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从预测到库存(Forecast to Stock),从订单到现金(Order to Cash)的一系列运作职能部门的战略,这中间,也包括制造环节。限于我的工作领域,我在此探讨和分享的经验,包括本书对于持续改善的实例分享,都是围绕着制造环节的工厂。所以我在接下来谈到的,都是围绕一家工厂在推行持续改善时该如何赋予目的。(很多公司在推行持续改善体系时,往往也是从制造环节开始着手,但是,我想在此提醒大家的是,持续改善绝对不是一个只限于制造环节的活动。)当然无论企业的结构复杂程度如何,我接下来所要分享的从三个层面入手赋予目的,是同样适用的。(www.xing528.com)

对于一家工厂而言,有了清晰的企业经营的愿景和战略,并分解到制造环节的愿景和战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工厂的愿景和策略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问自己,在控制、改善和创新上,我们的愿景和策略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我们要维持和做好日常控制的,哪些是我们要大力改善、做出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的,否则,我们就无法支持上一层级的愿景和战略。同时,我们还要问自己,回答上述每个问题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数据和事实,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标杆的做法?

还记得之前分享的关于物料改善的三年目标的例子吗?在那个例子里,看上去似乎大家选择出了工厂改善的关注和策略重点,其实在领导团队内部,并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对于为什么这件事是重要的,重要性有多大,该做出多大的改善才能满足工厂的愿景和战略,这些都没有明确的答案。这就造成工厂在改善之路的起点上,就迷失了方向。

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本身就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思考过程,而思考过程,恰恰也是建立一种“所有感”的过程。所谓“所有感”,也就是这个事是我提出来的,是我参与的,无形中,我就对它有了一份责任心,一种这是我的事儿的感觉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要集思广益,同时也就需要在更广层面上,去寻求数据和事实,去征询下一层团队的意见。如此一来,这个对话,就不只是局限在管理决策层内部,而是一个由上而下启动、同时又从下而上予以反馈的双向探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