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陶艺家关注的社会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现代陶艺家关注的社会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各界的发展、变化、文化艺术动态都是现代陶艺家们所关注的。陶艺作品《时代广场》就是较典型的一例。(三)现代陶艺与技术科学的关系技术科学也是应用科学,是指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实践问题而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实验说明的各个学科,如工程技术等。

现代陶艺家关注的社会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陶艺属现代艺术范畴,它的科学性涵盖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如物理化学气象地理、生物等方面;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法学、教育学美学文学等,它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此外,现代陶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科学的发展。

(一)现代陶艺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探索着自然界中的神奇与奥秘。在近万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人类形成了对自然界万物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知规律。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载体,是离不开对形态与结构的研究的,所以现代陶艺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形态的创造方面,艺术家不断地将自然中的形态通过归纳、夸张、变形的方法创造成为艺术形态,使其比自然形态更感人、更精彩,以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自然界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近万年来人类一直是在艺术的长河中前进发展,一直在自然的宝库里吸取营养,无论是生物界的花鸟、鱼虫、猛禽走兽,天文学中的风雨冰雪、电闪雷鸣、日月星辰,还是地理方面的山川河流、奇特地貌等,都是艺术家们经久不衰的表现内容和情感释放的载体。现代陶艺同样也离不开物理与化学的研究知识。物理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的科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对物理、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在陶艺制作的原料方面,包括物质结构以及原料的配方与变化规律等。具体地说就是坯体原料和釉色原料,坯体原料配方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陶与瓷的品种,各个瓷区瓷的原料和种类都各有特点,而且在不同的烧成方法下,泥坯呈现不一样的色彩。不同的釉料配方在高温烧成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化学变化,丰富多彩的釉料支持了陶艺家们的创作热情,陶冶了生活中人们的艺术情怀,可见其研究的重要性。

(二)现代陶艺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同样是反映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方面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对人生的哲理性暗示。社会各界的发展、变化、文化艺术动态都是现代陶艺家们所关注的。通过身处其中的自我感悟,陶艺家们将其观念与思想利用作品表现出来。

1.现代陶艺和时政的关系

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是艺术家生活的一部分,在作品中有正面的表现也有反面的批判以及讥讽和再现状态,反映了艺术家对由人类组成的社会大团体和上层决策群体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的关心,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包括战争和平以及人类未来社会关系的思考。陶艺作品《时代广场》就是较典型的一例。发生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一场以恐怖与反恐为主线的战争引起了艺术家的关注。在这场战争中,多个国家的重要领导角色全都在《时代广场》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作品中,人物特征鲜明、立场坚定,深刻地反映了艺术家对人类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国际政治局势的担忧。

2.现代陶艺和文学艺术的关系

文学和艺术自古以来就不能分开,文学和现代艺术文化也是无法分开的。文学中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是文学创作,都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而现代陶艺的创作也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同样是反映社会生活。其艺理相通,只是形象有具象与抽象之分而已,所以在创作中不乏相互借鉴、相互启示的关系。我们通常讲某绘画作品有诗的意蕴,某陶艺作品像一首小诗,或有散文之风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被艺术家拿来深化表现的也有,如插图艺术就是艺术家对文学作品的抽象形态深刻理解之后的具象表现。现代陶艺家同样受文学影响颇深,日本八木一夫的《萨姆萨先生的散步》就是一例。这件作品是八木一夫对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主人公萨姆萨氏的解读与表现。

3.现代陶艺的美学探索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意识,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属哲学范畴,一般分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两大观点体系。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在古代又长期隔绝,文化艺术得不到交流,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美学观。随着现代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在人们意识中相互渗透,两大美学观成了世界艺术家共同拥有和探索的学术知识领域,使东西方美学有了更大的发展。(www.xing528.com)

(1)自然形态的模仿

陶艺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以模仿自然形态为手段来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的,我们通常称其为“超级写实主义”。一方面是形态的写实美感,如质感的表现和结构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是其技艺之高超,运用技术之娴熟,对材料把握之有度。它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模仿。

(2)“弦外之音”“象外之象”

这是对想象空间的追求,是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东方美学观的追求。这类陶艺作品更多的是抽象形态,通过一个形态的暗示,让观众进入想象空间去寻找“无”中的“有”或“象外之象”。这个寻找和想象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无论你找到的这个“有”和“象”是否与艺术家一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了一次审美的过程。陶艺《乾坤·意象表现》属于这类作品。作品通过抽象形态的塑造表达,运用体与面的构成关系,巧妙地通过视觉与思维的转换过程,使人体会寻求美的过程,体现出作品的“弦外之音”和“象外之象”的审美境界。

(三)现代陶艺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技术科学也是应用科学,是指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实践问题而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实验说明的各个学科,如工程技术等。现代陶艺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是每个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一环,在陶瓷行业主要体现在材料的研究以及设备与工艺的研究两方面。

1.现代陶艺与材料的研究

材料的研究主要包括多样化、多品种以及精度的提高等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陶的种类数不胜数,大致可从烧成温度上区分为高温陶与低温陶两种。高温陶最高可烧到1 200℃左右,而低温陶仅可烧到900℃左右,它们温度的区别是由于原料配方的不同。低温陶如果烧的温度过高就会收缩过度或变形。瓷的种类也很多,大致烧成温度都在1 200℃~1 300℃不等,高温瓷必须到1 300℃方可烧成。而骨质瓷温度大致在1 260℃左右。还有炻器,既不是瓷也不是陶,它的烧成温度在1 230℃左右。此材料适合制作宾馆酒店的餐具,因为材料较厚重、结实。国外在瓷的原料方面研究发展很快,无论在材料的呈色还是韧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充分地体现了科学技术先进的重要性。

2.现代陶艺设备与工艺的研究

较之以前,我们现在制陶的设备与工具都有了较快的发展,无论是窑炉的改进,还是小型设备,如电动拉坯机、泥板机、泥条机、单刀成型机、滚压成型机、异型冲压成型机,还有喷釉用设备的革新以及小型工具的多样性,都极大地方便了制陶工作者和陶艺家的工作,促进了制陶业的发展,丰富了制陶手段和现代陶艺风格。就拿窑来讲,从原始的堆烧方法,即将陶坯放在堆放的木柴中烧造,到土窑、蛇窑、馒头窑,到后来的煤窑、隧道窑、滚道窑,再到现代的锁式窑。从近万年陶窑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耐火材料的变更过程:土—砖—耐火砖硅酸铝,每次建窑材料的更新都标志着陶瓷烧成温度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同时,新设备、新工具的研制和新材料的出现必然带来制陶工艺的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