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现代陶瓷工艺的地区制陶创新与发展

基于现代陶瓷工艺的地区制陶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其现代,是因为现代陶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现代艺术思想融为一体,深受现代艺术观念、流派的影响,故而陶艺的审美也就被赋予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遵循着现代艺术美的法则。陶艺形式语言的表现主要依靠点、线、面和审美法则及个性特征的丰富变化来实现。陶艺的变形侧重于对主观情感的表达。这种构成方式较典型地体现了现代陶艺随意、变换的特点,常用于一些大型陶艺和陶艺雕塑、壁画的创作。运动是释放能量、活力四射的象征。

基于现代陶瓷工艺的地区制陶创新与发展

陶艺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说其古老,是因为它的成型方法、烧制方法、制作过程历经数千年而不变,是一门传统技艺。说其现代,是因为现代陶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现代艺术思想融为一体,深受现代艺术观念、流派的影响,故而陶艺的审美也就被赋予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遵循着现代艺术美的法则。

(一)内容与形式

陶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像精神与物质、思想与肉体的关系一样,是辩正统一、密不可分的。

1.内容

内容是指事物内部的实质,它是一种内涵,是陶艺作品所承载的主题精神的产物。陶艺作品的内容来自作者的社会经历、经验、对物象的印象、个性爱好和情绪等,内容的显现是形式创造原动力,是陶艺创作的关键,它往往受经验、直觉、情感的支配。有这样一个故事:“罗丹的一个学生问他:‘你是怎样进行艺术创作的?’罗丹回答:‘首先,我体验一种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逐渐变得具体,并促使我为它造型;接着我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最后,进行具体创作时,我再次诉诸感情,这可能使我修改原有的计划。’”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循环关系:情感—内容形式—情感。这是陶艺创作中一个完整的理性与感性相交融的过程,是最能代表陶艺家创作思考的过程。

2.形式

陶艺作品的形式是内容表达的形状和方式,是对内容的解说和分析。内容的传达离不开形式的表达,因而形式表达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陶艺作品的品质高低。陶艺形式的表达是多样的,将陶艺作品从具象到抽象进行归纳时,我们发现构成陶艺作品形式的重要元素是点、线、面。线面之间的不同组合关系,如韵律感、节奏感、对比等体现了不同的形式美感。

3.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陶艺作品的内容决定着作品的形式,而作品的形式表现作品的内容。内容是形式的指导,是形式“神韵”的体现,一切形式都围绕着内容展开,内容也限定了形式表现的语言和方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形式是内容的外延,体现了内容的深刻含义和意境。对陶艺作品而言,形式美感的把握与表现,体现了陶艺家对内容的认识、分析及其表达能力。陶艺形式语言的表现主要依靠点、线、面和审美法则及个性特征的丰富变化来实现。

(二)形式美的表现

均衡、对称、和谐等是传统评定美丑的秩序与规则。现代主义美与丑的定义对传统审美也是认同的,所不同的是更为强调偶然的、突发的行为表现,不太注重经过周密的思考计划来创造艺术美,而更多地强调个人情感的表露。因而,陶艺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众多偶然性和突发性的因素也就成为陶艺作品形式美最典型的载体

1.强化

强化就是强调,它是指使形体平坦停滞,语意模糊的作品的某一部分发生变化,从而引人注目。这种方法实质是将陶艺作品的体块关系和结构特征表现得更清晰,使对比更强烈。通过对重点部分的强调,使作品充满生气。如果作品缺乏强弱对比和层次效果,就会显得平淡无奇,缺乏活力与生机,无法引人注目。在实际创作中,要注意培养对重点部分的处理感觉,观摩一些好的作品来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强化处理的表现能力。

2.夸张

夸张是处理陶艺物象的手段之一,是一种更为强烈的艺术处理形式。它是与写实相对应的一种处理手法。对事物特征进行夸张,使特征更鲜明,作品更感人,是现代陶艺创作中常用的处理手法。作品的夸张并非在生活中吹牛说大话,也非哈哈镜似的变形失控。有夸张必有省略,当作品要表现事物的特征与本质时,就必须舍弃和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集中表现突出本质的东西,使陶艺作品比具体物象具有更强烈、更集中、更理想的表现效果。

3.变形

变形从字面意义来讲,是对客观形态的变异,是相对于客观形态而言的。在陶艺创作中,受陶艺家能动创作意识和对艺术审美准则认识的影响,即便是忠实于客观物象的再现,作品也会或多或少地做一些变形处理。在陶艺创作中,夸张意味着变形,夸张是对常态的夸大与彰显,同时也是对常态进行非常态的变形。

陶艺家主观的变形,想象力更为丰富,变形也更为大胆和强烈,偏离客观形态更远。陶艺的变形侧重于对主观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形只是个符号,不表达本身的含义,其意蕴在形体之外,表达的是另外不相干物体的含义,通过联想将两者某一点相似性联系起来,着重于表达陶艺家个人的主观感受。它既可以表现眼睛所见到的,也可以表现眼睛没看见的,可以任意错位,随心所欲。在众多的陶艺作品中都能见识到夸张与变形的艺术魅力。

4.重复

重复就是反复的意思,有一定的节奏之意,在陶艺创作中是指反复连续地使用相同的纹理或体块。对形体或装饰进行重复,如果没有制订规则,就会使作品显得混乱无序。这种重复的规则能否创作出有趣的作品,取决于看上去很简单的形能否根据一定的审美规则来组成丰富的变化。重复具有节奏感和强烈的美感,是形成严格秩序的有效手段。

5.重组

重组一词来自现代构成艺术。其含义是将一些形体打散以后,重新组合在一块,使这些形体失去或改变其原有的属性,成为一个新的组合,形成新的形体,这种性质称为重组。它既可以是相似的形体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的形体组合。其目的都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内涵。要遵循一定的秩序与规则,注重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及不同物体间的联系等。

陶艺的重组方式既可以是在陶艺烧制前将形体先分割再重组黏结,也可以在陶艺烧制后用黏合剂将作品黏结完成。这种构成方式较典型地体现了现代陶艺随意、变换的特点,常用于一些大型陶艺和陶艺雕塑、壁画的创作。(www.xing528.com)

(三)韵律感

韵律通常是指音乐艺术的节奏。在陶艺作品中主要是指因诸多矛盾变化因素的统一,产生一种有节奏的韵律感与和谐美。

1.节奏

节奏一词,其原意是指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常用于形容音乐的感觉。在静止的陶艺作品中,反复出现某种形态或特定的符号形状便是作品的节奏。

节奏在陶艺造型审美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把相似的形体、结构、纹理、色釉组织起来,达到秩序化和规则化的目的,同时产生一种运动变化感。有循序渐进的,有大起大落的,有平铺直叙的,陶艺的空间、形状、色釉、肌理等的差异或矛盾因素按照一定的秩序连续出现或对比并置时,体现了陶艺语言自身的一种节奏变化美。

2.动态

富有动感的陶艺作品往往十分引人注目。运动是释放能量、活力四射的象征。我们经常思考对动与静的表现,动意味着行动,静意味着思考,但静态的陶艺作品,与其说是一种瞬间的沟通,倒不如说是在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当然,动态的陶艺作品也是通过静态的方式来实现沟通的,它能表现出心理上的动态感。在作品创作中对动与静的平等表现是十分困难的,只能以其中之一作为主题来展现。

静态的陶艺作品不假思索就能表现其静态感,只要保留中轴线不被破坏,左右外形和内部结构对称、平衡、统一均可达到目的。而动态的陶艺作品要吸引人们的目光,并传达活跃的动感,相对来说就困难得多。一件好的动态作品除了令人驻足观赏,更重要的是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赋予作品动感,倾斜的构成方式往往比水平的构成更有效,波浪形和非中轴对称的造型能给观者动态的感受。

3.趋势与走向

在陶艺作品创作中,不易把握的是一种力的趋向。因为力的趋势是作品的形、色、位置所显示出来的“势”态。作品中力的运动感若无一定的保留和储存,则作品的精神容易从视觉感上散失。“势”的表现应是有节奏的,不要过于生硬和显露,应加入一些“呼应”的元素,这与中国书法运笔中所讲的“欲下先上”“欲左先右”同理。

陶艺作品的走向应在构思阶段决定好,作品应朝哪个方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横向的作品与纵向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横向造型的作品使人产生宽广、浑厚、开放的感受,纵向造型的作品则使人产生高耸、挺拔、内敛的感觉。

(四)对比与和谐

对比与和谐是陶艺创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1.对比

陶艺的对比是指在质与量、形与色等方面都不相同的物体,有一种对立的效果。这种对立的效果越明显,两者之间的特征也越鲜明,作品也越生动,能给观赏者动态的刺激。但如果对立过于强烈,就会使作品缺乏一致性,这种对比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将两个对立的效果统一起来,在其中加入一些缓冲的元素。这种对比调和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大面对比与小面的呼应,近处的对比与远处的呼应,等等。当然,对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形体的对比,也可以是色釉的对比,还可以是肌理的对比,等等。

多样的对比变化能给人以丰富生动的感觉。在陶艺创作中具体表现为形体、构成、材质、色釉、肌理、工艺技巧、烧制的变化性,这是现代陶艺发展的前提条件。千人一面的传统陶瓷只注重技艺的传承、彩绘的精巧,不注意个体感受的表达,显得过于冷漠,让人难以亲近,故而日渐衰落。现代陶艺则注重个性的发挥、随意的创造,使陶艺的表现力日益丰富。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上,则体现在形态、空间的对比变化和个人的个性感悟之中。

2.和谐

陶艺的和谐性是以对比为前提的,对比失度,即差异悬殊,或无差异都不能称为和谐。和谐是一种小心的对比、谨慎的统一,和谐是多样统一的进一步深化。在陶艺创作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对作品形式美的追求产生一种协调性和美感,也是对比例与大小、色釉与形状、材质与肌理之间的对比的适度把握。

度的掌握与控制因为完全是由陶艺家个人来主观把握的,因而呈现出多元化和不确定的特点。

3.对比与和谐的关系

陶艺的对比与和谐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主观能动认识的反映。在陶艺创作中,对比与和谐相统一的形式是可以实现的。对比主管变化多样的差异性,而和谐则主管统一适度的协调性,对比与和谐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对比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对比的统一。

在陶艺创作中,和谐是一种体现理想的对比美的审美观念。但和谐也存在局限性,它是有条件的对比,是对点、线、面深入理解和认识后,所进行的一种有秩序、有法度的对比,是在一定规律和一定范围内的对比。因而,在陶艺创作中,发现对比和创造矛盾并不困难,难的是真正创造出和谐的对比形式与对比的和谐形式,使作品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又符合美的法则,达到和谐的对比美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