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集中化仍占主流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集中化仍占主流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一结论似乎还只适合于世界局部区域,就世界城市化的总体情况而言,集中化趋势仍占主流。后来日本政府认识到了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的重要性,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城市化战略。“城市病”目前也逐步地扩展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集中化仍占主流

1.世界城市化势头依然强劲

首先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全世界的城市人口从1950年的7.5亿,增加到1990年的近23亿。有人估计,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达到51亿。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世界城市人口将增长近7倍。其次,世界城市化率,也将从1990年的43.2%提高到2030年的61.1%。最后是影响城市人口增长规模的城市人口年增长率,虽然2025—2030年的城市总人口的年增长率估计为1.6%,低于1950—1965年的3%,但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年增长率0.81%的速度,所以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在未来30年中将仍然呈加快的趋势。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为36.09%,依照国际惯例,城市化率在30%~70%是城市发展的加速期,也就是说,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将出现难以避免的快速发展。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60%左右,初步进入城市社会

2.大城市化将仍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大城市,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在1950年,世界上只有纽约一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占全世界城市总人口的1.6%。到1995年,这样级别的城市达到14个,人口约1.95亿,占全世界城市总人口的7.6%。至2015年,估计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数量可达到26个,在这些城市中的居民人数合计4.18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6%。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都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分散的中小城市向大中心城市集中的过程。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大城市带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将决定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

3.世界性城市增多,国际大都市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随着世界贸易的增加,新的国际分工的逐步形成,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的不断渗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从而使若干城市发展成为世界城市或国际性城市,并控制和主宰着全球的经济命脉。世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使世界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等级体系结构,即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和地方级城市。而且城市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由于相互间联系的广泛性而尤为重要。

在工业社会,城市的增长潜力基本上取决于该城市的规模,而城市的规模也决定了该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中的层次。而在信息社会,城市的发展潜力却取决于该城市与全球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强度和协同作用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规模大小。因此,较小的城市也可通过联系网络,利用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同,并依靠专业化优势来获得较大的发展潜力。

世界性城市或国际大都市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作为世界产业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研发中心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将产生巨大影响。一些国际大都市甚至成为控制世界经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重要枢纽。因此,随着工业社会和世界城市化的普遍发展,城市间的经济网络将会最终主宰全球经济命脉,使若干世界性的节点城市成为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的实体,形成全球城市体系的格局。

4.“大集中、小分散”的城市化发展格局仍将延续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人们便开始关注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空间分散化趋势,并纷纷观察到城市边缘地带的快速增长过程,认定分散化趋势确实已经展开。但这一结论似乎还只适合于世界局部区域,就世界城市化的总体情况而言,集中化趋势仍占主流。近几十年来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也印证了这一集中化过程。

1960年日本国土面积12%的四大城市圈已独占了工业生产总值的70%。然而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反而从国土均衡发展的理念出发,把向地方圈进行工业分散作为国土政策的第一目标。虽然一部分工业生产功能分散到了地方圈,但实际上今天日本GDP的近八成仍然集中在四大城市圈。这是因为服务业和信息业集中在这些大城市圈内,这些新崛起的产业更具有城市经济的属性。后来日本政府认识到了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的重要性,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城市化战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这种“大集中、小分散”的地域发展格局也许还会长久地持续下去。

5.生态城市备受青睐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环境运动的兴起,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公民对人居环境越来越重视。人们开始愿意为城市环境“埋单”。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已无法继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了环境合作,在发展战略的调整中重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重视环境保护。清洁型、生态型和宜居型的城市化建设方兴未艾。

人们在肯定工业时代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为人类提供了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各种“城市病”,如交通堵塞、住宅拥挤、环境污染等对生产和生活的长远影响。“城市病”目前也逐步地扩展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采取措施认真应对。

学习思考题:(www.xing528.com)

1.如何理解工业文明是综合文明?

2.如何评价近代欧美的政治民主化。

3.结合科学革命的演进,思考李约瑟难题该如何解答。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0页。

[2]《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78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46页。

[4]《新华日报》1945年4月13日。

[5]《新华日报》1943年4月15日。

[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0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0页。

[9]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等:《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7页。

[11]《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