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年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2021年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和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组成,这些非诉讼争议解决的途径已成为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重要渠道。而用非诉讼争议化解的矛盾则呈现了完全相反的态势,双方平心静气地解决纠纷后,关系并未破裂。可以说,非诉讼争议纠纷机制的建立为创造和谐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目前,非诉讼争议纠纷解决机制常用的主要方式为仲裁与调解。

2021年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和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组成,这些非诉讼争议解决的途径已成为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重要渠道。我们应综合运用多种纠纷解决方式,化解多领域的纠纷,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纠纷解决方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用非诉讼的方式去解决纠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就笔者多年来从事法律实践情况来说,许多的亲情、友情、爱情因为诉诸法院而彻底破裂,原本和谐的家庭支离破碎,亲戚形同路人,朋友反目成仇。而用非诉讼争议化解的矛盾则呈现了完全相反的态势,双方平心静气地解决纠纷后,关系并未破裂。可以说,非诉讼争议纠纷机制的建立为创造和谐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目前,非诉讼争议纠纷解决机制常用的主要方式为仲裁与调解。相较于仲裁,调解可以说是诉讼的一道前置关卡。调解系指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帮助交换意见,提出解决建议,促成双方化解矛盾的一种活动。2010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该法对人民调解的性质、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该法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该法颁布后,各种人民调解组织在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设立。2017年,上海16个区全部建设完成专业的人民调解中心,2018年,根据司法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高达900万件,调解率更是高达96%。可见,经过近10年的发展,调解已充分融入纠纷解决机制中,成为矛盾化解的基石。(www.xing528.com)

虽然人民调解行业发展迅速,也逐步成为矛盾化解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人民调解的局限性也逐渐开始呈现出来,人民调解定位过于泛化、调解队伍专业程度有限、调解员构成过于单一等问题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调解事业刚刚起步,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应当时刻更新调解知识,让调解与社会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法治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