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传播学: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

电影传播学: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是一门时间、空间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时间主要包括放映时间、叙事时间和心理时间。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讲故事的一种方法。正如巴赞所说,电影能够“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所以,在巴赞的理论中,还有一个主张,就是需要叙述者给受众留有足够的接受空间,尽可能地保持和体现现实中的多义性和暧昧性,让受众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故事形成自己的认识。

电影传播学: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

电影是一门时间、空间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时间主要包括放映时间、叙事时间和心理时间。电影的放映时间一般在90~120分钟,而叙事时间就会更加复杂,在叙事学中,时间具有二元性,包括被叙述的故事原本发生的时间长度和文本中讲故事的时间长度。故事时间是故事发生的自然的时间状态,但讲述故事的人,在叙述时会按照自己的叙述习惯,以有效的叙述方式和顺序进行讲述。所以,故事时间是不会改变的,而叙述时间会根据不同的外因发生变化。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可以分为时序、时限和频率。

时序就是叙述故事时对于时间先后顺序的安排,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又被称为正叙,是从文学叙事手法中借鉴而来,是叙事手法之一。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讲故事的一种方法。顺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类型,因为受众更容易接受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听故事;顺叙的好处是次序井然、条理清晰,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导演熟练地运用了顺叙的叙事手法,让影片呈现出“抗战编年史”的感觉。顺叙的叙事手法也让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状态有了对比。

表2-1 电影《一江春向东流》的部分叙事顺序

从表2-1可以看出,电影严格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通过时间的变化完成了对故事的讲述,也能清晰地看到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对于表达故事的主题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者最重要的矛盾、最突出的片断,放置到影片的开头进行叙述,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叙事方法。倒叙可以增强故事对受众的吸引力,设置悬念,常常出现在自传体电影中。插叙也是一种导演喜欢用的叙事手法,常常会选择“闪回”的表现方法来实现。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

叙述时限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实际时间长度和电影中叙述时间长度之间的关系,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将其称之为叙事时距。下面将故事发生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关系分为4个类别来进行梳理和论述,即省略、概述、等述、扩述。

(一)省 略

简单地说,省略就是电影的叙事时间小于故事发生的时间的情况。为了使电影内容具有可看性,也为了便于导演表达主题思想,在叙事的时候,不会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原原本本地搬到银幕上,而会有选择性地省略故事发生时的情节,也就是经常在电影中看到的字幕或者解说“几年以后”的情况。由于电影受上映时间限制,所以故事的叙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为了将故事冲突突出,塑造人物性格,创作者会从电影创作需要出发,对故事细节进行挑选,省略掉矛盾冲突少的情节。在电影中,要让时间跳跃起来,最常见的一种省略时间的手法就是“切”。不过,“叠化”和“淡入淡出”的手法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常用的实现时间省略或者时间过渡的方法。还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就是时间字幕,比如,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就运用字幕来实现时间上的过渡。(www.xing528.com)

(二)概 述

时间的概述也是电影的叙事时间小于故事发生的时间的情况,是把一些不重要的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概述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控制叙事节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有限的电影放映时间中,对叙述者想要突出的事件、人物给以充足的叙述时间。

(三)等 述

等述就是电影中的叙事时间等于故事的发生时间的情况,甚至是一一对应的。正如巴赞所说,电影能够“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电影作为一种媒介,还有记录的功能,纪录电影便是最大限度地对故事发生时间的等述,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纪录电影纪实性的功能。在《北方的纳努克》中就有很多场景运用了这种方法,其中纳努克在冰窟边等待海豹出现就是时间上的等述。

(四)扩 述

和上述方法不同,扩述就是电影的叙事时间大于故事的发生时间的情况。为了强调某个情节或者某个片段,完成导演的叙述目的和美学目的,叙述者会刻意延长某个情节的叙事时间,使得叙事的时间远远超过故事发生所应该需要的时间。完成扩述的方法是通过镜头速度的变化,或者改变镜头的角度。比如,在电影《让子弹飞》中,为了能够实现子弹飞行时间的扩述,运用了慢镜头处理的方法。而在吴宇森英雄电影中,英雄的出场时间也常用扩述的方法来进行强调。

在叙事学的研究中,对于叙事时间的研究非常多,也非常成熟,但是,对于叙事空间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单薄。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需要调动视觉因素,电影空间的设置也是故事叙述逼真性、代入性的一个条件。和叙述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处理叙事时间一样,叙述空间同样可以根据叙述者的需要进行随意的处理和安排。

电影和戏剧虽然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在时间和空间的表现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戏剧的空间被舞台限制,而电影的美就在于可以根据叙述者的表达意愿重构空间。空间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更可以成为有意指性的元素,构建出人物的心理空间,让其与人物的空间产生关系,也可以用人物的空间来表现复杂的人物心理。在电影《黄土地》中,就有这样的表达方法,让人物空间、人物内心和影片意义之间产生了某种对称的关系。所以,对于叙事空间的研究并不是独立的,还会涉及对影片意义的研究。

对于电影空间的研究还涉及场面调度的问题,包括物体和人物的运动、画面的构图、色彩、光线和景深等要素。也就是说,叙述者需要全面地把控画面中出现的内容,使之完成应有的意义表达。

巴赞是研究场面调度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认为使用景深镜头的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景深镜头不仅可以完成画面前景的表现,而且可以兼顾画面的后景。这就意味着,既可以完成交代清楚空间和画面的整体环境的任务,还可以展现影片的意义,这也是对现实的尊重。所以,在巴赞的理论中,还有一个主张,就是需要叙述者给受众留有足够的接受空间,尽可能地保持和体现现实中的多义性和暧昧性,让受众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故事形成自己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