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传播学:三类叙事研究及其重要性

电影传播学:三类叙事研究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叙事学的界定有很多,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普林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经典叙事学研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托多罗夫为代表的叙事学派,认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叙事的普遍特征;第二类是热奈特的叙事学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文字叙事,研究的重点定位于诸如时序、语态等的叙述话语;第三类是普林斯和查特曼的研究,他们兼顾故事结构和话语层次的研究,认为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研究地位。

电影传播学:三类叙事研究及其重要性

叙事的概念和理论来源于文学,从字面意思来看,叙事就是讲述故事。如果追述人类“讲述故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画图时代’的信息传递”[1]。也就是说,叙事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进行信息的传播,在叙事过程中,叙述的内容就是信息,叙事者就是传播者,听故事的人就是受众。叙事学对于叙事的讨论就来源于这种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人际交往行为。

20世纪叙事学产生,在文学批评的推动之下,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普洛普以及后结构主义的影响。

托马舍夫斯基提出了“事序结构”和“叙事结构”的概念,强调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和经过编排后的叙事顺序。该研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重视,研究将研究方向对准了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并且将叙事分为故事和叙述,故事指事件和人物的结构,叙述则包括时间、视角、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等。

罗兰·巴特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对叙事作品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且划分出了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三个层次。托多罗夫在《诗学》中对叙事文作了语义形态、文本、动词形态、句法形态的划分。热奈特继续前人的研究,“把叙事作品的形式分为顺序、时距、频率、语式、语态”。[2]直到1966年,托多罗夫提出的“故事”和“话语”的区分标志着叙事学雏形基本得到确立。第一次“叙事学”的概念出现在1969年,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中第一次提出了“叙事学”概念,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从此以后,学术界对于“叙事学”概念的界定越来越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www.xing528.com)

1978年,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一书中将叙事学定义为对叙事文的结构研究;1982年,普兰斯的《叙事学》认为叙事学是对叙事文形式和功能的研究;1985年,巴尔的《叙事学》将叙事学视为叙事文本的理论;2004年,胡亚敏的《叙事学》中对叙事学的界定是:“叙事学研究是对叙事文本内在形式的科学研究”[3]。2008年,谭君强在《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到后经典叙事》一书中这样表述:“它所寻找的是唯有叙事虚构作品所具有的特殊形式,所要建立的是关于叙事虚构作品本身规律的科学”[4]

对于叙事学的界定有很多,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普林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经典叙事学研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托多罗夫为代表的叙事学派,认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叙事的普遍特征;第二类是热奈特的叙事学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文字叙事,研究的重点定位于诸如时序、语态等的叙述话语;第三类是普林斯和查特曼的研究,他们兼顾故事结构和话语层次的研究,认为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研究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经典叙事学产生,更加强调叙事作品的文化语境,研究也涉及修辞性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事学等内容,并应运而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叙事流派。

电影叙事学来源于叙事学,是其一个分支。它基本上沿用了小说叙事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电影相比小说,能够更加强调故事的讲述,是一个讲故事的最佳载体,在叙事时间、空间、节奏等方面的处理方法更加多元。本章节对叙事的界定为:叙事是以故事文本为媒介,以讲述故事为基础,包括叙述和故事两个部分的一种交流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