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言文教学的本质特征:返璞归真

文言文教学的本质特征:返璞归真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层累分离观”认为,“文言”是一个层累关系,其上层是古文言,更接近汉字性;下层是今文言,更具有汉语性。但今文言与口语相比仍是一种文言,更具汉字性。因此,无论是从文言本身应有的属性来看还是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教学都应该有“言”的文化属性。

文言文教学的本质特征:返璞归真

文言文作为一种以古汉语载体的文本,从汉字入手进行解读,符合文言文教学的特征。但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喜欢逐字逐句将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加以讲解,并贯穿上下文疏通文意,而在字词的疏通过程中,以“工具性”为主要导向,以字词句的解释、翻译、练习为唯一目的,限于琐碎而遗落篇章大意,仅仅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显性内涵的把握,淡化甚至无视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开掘,使教学无法进入与之关联的文化情境,导致学生对词语背后的文化蕴含知之甚少,不能达到深层的体会、领悟和精神的陶冶。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只把汉字视为单纯的结构构成本位或原初本位,没有看到汉字本身的文化本性或汉字蕴含的文化本性。事实上,汉字的文化学意义是存在的。汉字的意象结构直接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融为一体,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所以,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是脱离文化的文字学习,是孤立的,也是枯燥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紧扣汉字本身的文化属性来教学,不仅符合文言文的教学本色属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爱莲说》的教学为例——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漂亮,把莲花写得像人一样,似乎有了生气

师:嗯,你觉得像男人还是女人?(学生笑)这个很重要。

生1:像女人。

师:从哪里看出像女的?

生1:“亭亭净植”,“婷婷”是形容女的很纤细很漂亮。

生2:“濯清涟而不妖”的“妖”,是形容女性的。

师:此“亭亭”非彼“婷婷”,请大家查字典,这两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生3:“婷婷”是美好的样子。

师:没有女字旁的“亭”是什么意思?

生4:耸立的样子。

师:对的,指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后来的意思是“姿势挺立的或笔直的”。(www.xing528.com)

师:那么,“亭亭”在文中形容谁?

生:(纷纷)君子

师:“妖”呢?现在的“妖”常常和“妖怪”“妖精”一起,都不是很好的词语。那么,古汉语中如何解释呢?

生4:“妖”的意思是艳丽美好。

师:古代诗经中“桃之夭夭”(板书),指桃花开得艳丽。就是说,古汉语中比较艳丽、比较华丽的,称为妖。那么这样看下去,文中“妖”是针对哪种花说的?

生5:莲花。

师:莲花不妖。他认为哪种花是妖的?三个花中间。

生:(齐答)牡丹

又如《〈论语〉八则》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与“乐”都翻译为“高兴”的意思,为什么不能互换?因为“说”指内心的喜悦,“乐”指表现在外的高兴。学习强调内心的修为,其中的喜悦是自己知道的,不需要表现出来;而朋友自远方来,是快乐的事,这快乐会表现出来,以表示对朋友的欢迎。

汉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就是文化。“层累分离观”认为,“文言”是一个层累关系,其上层是古文言,更接近汉字性;下层是今文言,更具有汉语性。但今文言与口语相比仍是一种文言,更具汉字性。因此,无论是从文言本身应有的属性来看还是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教学都应该有“言”的文化属性。

教授具有“言”的文化属性的文言文,往往能让学生感觉到语言变化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而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一门学科,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可见,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