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汪品先:研究的真正意义

汪品先:研究的真正意义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文的词汇很丰富,“研究”两字可以有各种含义。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含义其实并不清楚。发表了文章就算研究吗?科学能产生价值,那最好,如果眼前没用,我还是要研究,因为我爱好。我们就该用这样的精神去研究科学。这种研究风格与我们有很大不同,英国的文化与中国的也不一样;另外,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在创新精神上也有差异。

汪品先:研究的真正意义

什么叫研究?

中文的词汇很丰富,“研究”两字可以有各种含义。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含义其实并不清楚。发表了文章就算研究吗?有人说,世界上发表的论文95%是浪费了的,回头看看科学历史宝塔,有用的也就是5%而已。我认为,我们当前的研究存在三个大问题:一是缺乏创新的文化,二是缺乏创新的精神,三是缺乏创新的战略眼光,我就这三点简述我的观点。

第一是创新的文化价值。同济大学有一位名誉教授许靖华先生,是我们这行的国际权威,他在苏黎世高级工学院退休时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为什么牛顿不是中国人》。他的意思是想说现代科学的起源,为什么没有发生在有深厚文化功底的中国,而是发生在英国,确实值得深思。科学创新是文化的一部分,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科学的价值,但如果我们首先考虑的只是它带来的价值和利益,这样就走味了。科学总的来说还是一种文化,科学家热爱它甚至可以献身。科学能产生价值,那最好,如果眼前没用,我还是要研究,因为我爱好。我们就该用这样的精神去研究科学。回顾现代科学史,英国确实了不起,出了多少开创性的大科学家。例如,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他并不上班,没有工资,没有奖金,家里很富裕,太太更有钱,他每天在院子里散步,思考一些科学问题,如果没有人催他,他还不愿意发表他的成果。这种研究风格与我们有很大不同,英国的文化与中国的也不一样;另外,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在创新精神上也有差异。农耕文明最重要的是稳定,能够代代相传;海洋文明全靠闯荡,蹲在家里没戏。

图1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资料图片)

图2 伦敦南郊的达尔文故居(上)以及他在院中散步、思考的沙子小路(下)(资料图片)(www.xing528.com)

这两种差异导致历史的差别,但是我们不要把责任都推到老祖宗身上,我们又真正鼓励多少科学创新呢?中国几十年在搞运动,学术也可以搞运动,例如,当年宣传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引起全国许多人都来攻各种各样的哥德巴赫猜想。德育崇尚信仰,科学贵在怀疑。德育在于相信,科学却不是这样的。而中国的文化却有过多的相信,这是农耕文明的缺陷。1955年我到莫斯科大学时,还没有批判斯大林,当时学生写论文先引用列宁的话,然后再说自己的观点。我们“文化大革命”时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苏联,文章不仅要引用语录,还要用黑体字标出。会看文章的人,凡是见到黑体字统统跳过,因为这些都是引语。应当承认,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中,存在着不利于创新的成分。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和科技体制中还不时觉察到当年科举制度遗传基因

第二是执着的精神。这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话,他说他的文章是在“三上”写的——马上,枕上,厕上。欧阳修“三上”的意思是说,你真的要做科学的话,你就要入迷,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我非常喜欢坐飞机时想问题,坐在窗口看着云层,海阔天空想问题,有许多科学的闪光亮点都是在路上闪现出来的。台湾留美物理学家陈之藩写过很好的散文,说通用电器公司在大楼转角处都有桌子和笔,便于科学技术人员有一个念头时可以立刻写下来,免得稍纵即逝。世界上好的成果都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憋着气写出来的,好的文学作品是这样,科学也是这样。科学家的成绩都不是在聚光灯下的,而是在不为人知的实验室角落里诞生的。王国维先生(1877—1927)曾经提到做学问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很容易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衣带渐宽终不悔”,那时候还能坚持下去,就不容易了;第三个“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能达到这点的就很少了,这也要看你的运气、你的造化。有的大科学家一生潦倒,身后才被社会承认,由儿子出来介绍他父亲当年的故事。

图3 王国维先生(资料图片)

第三,要有一种战略的眼光。不光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就是战略科学家的问题。真正做到抬头看路,要求是很高的,首先要知道路在何方。我是学古生物的,20世纪80年代在澳大利亚跑了半个澳洲的海岸,想研究海岸带的有孔虫,还想做全世界的。好在后来没有继续做下去,有前辈点拨我说这些是“雕虫小技”,做得再好又怎么样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作古海洋学,这是瞄准深海的,一开始惨淡经营,现在国家重视深海了,而这正是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的特色。我们坚持坐冷板凳的精神,终于得到国家的承认。等到我们这个实验室拿到创新团队,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后,我们又宣布转向,走出实验室去迎接海上现场的挑战,不能到此为止,抛物线到达顶点后就要走下坡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