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守仪:探索神秘有孔虫世界

郑守仪:探索神秘有孔虫世界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国后,郑守仪被分配到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从事中国海现代有孔虫分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郑守仪已描记有孔虫1 500余种,其中有1个新科、1个新亚科、24个新属、290个新种,绘制有孔虫形态图近万幅,并完成了上千次的定量计数工作。郑守仪开创和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使我国有孔虫分类、种群和生态研究后来居上。

郑守仪:探索神秘有孔虫世界

6月的青岛,游人如织,那些在海岸边嬉笑的游客很难发现,在那细软的海沙里,包蕴着一个姿态万千的生物世界。有一位学者皓首穷经,60载潜心钻研这个极少为外人所知的微观世界

走进郑守仪的办公室,令人诧异的是,这里更像一个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商店,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挂满了根据有孔虫形态制成的模型和各种工艺品:项链、蜡烛、茶具、挂饰、服饰……而这些,也是郑守仪的“科研成果”。

“有孔虫”“科学”,除了这些,郑守仪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美”,“有孔虫太美了!应该和大家分享。”把南瓜鹦鹉葫芦、松塔……置于显微镜下,有孔虫就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态。因此,从2001年开始,郑守仪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有孔虫的科普工作上。为了让肉眼难以看到的有孔虫变得直观,她尝试将它们放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做成模型、雕塑成工艺品,已完成250多种,并获得了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40项外观设计专利。2009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广东中山三乡镇政府共建的有孔虫雕塑园开园,里面展出了114座由郑守仪监制完成的有孔虫雕塑。

郑守仪原籍广东中山市三乡镇,1931年5月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1955年免试进入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1956年返回祖国,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回国后,郑守仪被分配到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身),从事中国海现代有孔虫分类学生态学的研究工作。

有孔虫是一种有着5亿多年历史的带壳海洋单细胞生物,平均约1毫米大小,已知的古代种类多达4万种,现今也有6千余种,是海洋环境的优越指示生物。彼时,国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历时百余年,但在国内,现代有孔虫研究尚属空白。(www.xing528.com)

提起那段堪称筚路蓝缕的开辟时期,郑守仪最常用的词就是“穷则思变”“外国有的,我们一定要有”。于是,她请海外的亲友寄来了大量外文图书资料,放弃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

“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设备条件,没有相机,我就自己动手画图。”为了清晰地描画有孔虫的内部构造,郑守仪想了个办法,将加拿大树胶晶体石蜡混合加热后灌进有孔虫空壳,再用稀盐酸溶解碳酸钙壳,就可以看到有孔虫空腔的立体形态。郑守仪和先生傅钊先将普通的铁锯条截成10公分长短,再打磨尖端,制成简单的工具,从未学过雕刻的郑守仪就是用它们制成了一个个精致的有孔虫模型。

1960年至1964年,她与郑执中先生合作,系统地完成了中国海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她开始主攻底栖有孔虫。到目前为止,郑守仪已描记有孔虫1 500余种,其中有1个新科、1个新亚科、24个新属、290个新种,绘制有孔虫形态图近万幅,并完成了上千次的定量计数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两部专著,累计达320万字。其研究成果载入美国有孔虫研究的权威作品《有孔虫属及其分类》,国际学术界还将好几个新属以她的名字命名。

郑守仪开创和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使我国有孔虫分类、种群和生态研究后来居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