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历史:爱德华七世和平缔造者

英国历史:爱德华七世和平缔造者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德华七世登上王位时,已经是六十岁的花甲之年了。爱德华凭借他的得体行为、善解人意和无时不在的怜悯之心,获得了“和平缔造者”爱德华的称号。爱德华七世有必要具备他所有这些能力和善解人意的心灵。自那时起,爱德华七世国王是第一位访问奥地利的国王。爱德华七世所做的这些访问维持了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和平关系。然而,有一位统治者却不满意爱德华国王的作为。

英国历史:爱德华七世和平缔造者

维多利亚女王统治英国长达六十三年。因此,在女王去世时只有那些已经很老的人才会记得这位出色的老妇人是什么时候结束统治英国的。她把自己与人民的心坚定地联系起来,使人民对她产生了强烈的热爱和极大的忠诚。在整个英国史上,没有哪位女王能像她这样受到如此的爱戴。维多利亚成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她去世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哀悼她,就像哀悼一位朋友那样。

爱德华七世登上王位时,已经是六十岁的花甲之年了。对于这一位统治者,英国人整体而言对他了解甚少。这是因为,维多利亚女王即便在高龄的时候,仍然把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给别人处理国事的任何权力。也许,没有哪位国王像爱德华七世那样,如此之快地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爱戴。他不仅很快就赢得了本国人民的热爱,而且还获得了外国人的美好祝愿。爱德华凭借他的得体行为、善解人意和无时不在的怜悯之心,获得了“和平缔造者”爱德华的称号。

爱德华七世有必要具备他所有这些能力和善解人意的心灵。当时,出于某种原因,欧洲的许多民族对大不列颠人并不抱有友好的感情。一度看起来爱德华七世的统治会夭折,短到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做点什么有益的事情,也可能根本不会被加冕。

1902年5月31日,布尔战争结束,加冕式定于6月22日举行,这让国王和人民都长长地舒了口气。既然和平已然到来,人民觉得这件事确实值得庆贺。于是,整个英伦大地,人民都在做庆祝的各种准备活动。大街上和房屋上都插满了旗帜和花环,篝火生起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也都在精心策划。一切准备活动即将就绪。然而,就在加冕式举行的前两天,突然传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国王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必须得马上进行手术。因此,加冕式就不能如期举行了。

整个国家都骚动起来,人们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心中也充满了恐惧。这种事此前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如今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人们惊得目瞪口呆。

国王立马进行了手术。在两天的焦急等待之后,有消息传来,说国王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很快就能康复。国王康复得确实非常快,六个星期后,举行了隆重的王位加冕仪式。

在那些亲眼目睹这一加冕式的人的眼里,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的再现。国王、王后及朝臣们都聚在灰暗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他们看起来不再是衣冠楚楚、彬彬有礼的先生夫人,而是变成了神话王国的王子公主,身穿威风凛凛的长袍,佩戴金色王冠和闪亮的珠宝。但是,在这闪耀和奇观下面,蕴含的是一种极为肃穆的氛围,爱德华国王可不是一位爱夸耀的国王。

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以独裁专政的手段执掌权杖,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到人民头上。自从他们统治以来,英国君王的威严受到极大削弱。但是,无论好歹,国王的权力依旧很大。爱德华国王很快就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位公正高贵的国王的那一面,既有向善的意愿,也有向善的权力。

爱德华国王运用自己的权力,谋取欧洲各国之间的和平与更好的相互理解。1903年春天,他先是拜见了葡萄牙[1]国王卡尔洛斯,然后去了罗马,与意大利国王和教皇会面。在巴黎,他受到法国总统的热烈欢迎。后来,他还拜见了奥地利皇帝和俄国沙皇。每到一处,他的魅力都能征服当地人民,留下了两国之间更好的相互理解。

特别有趣的是,在那些遥远的岁月里,“狮心王”理查从巴勒斯坦回国途中路过奥地利时曾被抓住囚禁了起来。自那时起,爱德华七世国王是第一位访问奥地利的国王。这一次,不管奥地利国王内心是怎么想的,但已经没有地牢和锁链等待着国王,迎接他的是满面笑容和动听的话语。

爱德华七世所做的这些访问维持了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和平关系。在那个时代,极小的一件事就有可能引发一场战争。而且,经过英法两国几百年的误解之后,终于签订了一个和约,名为《英法协约》[2]

爱德华国王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跟欧洲的几乎所有国王或皇帝都保持着关系。他对每位君王都很友好,所以法国人称他为“欧洲大叔”。然而,有一位统治者却不满意爱德华国王的作为。此人就是他的侄子——德国皇帝。他不想让爱德华国王跟法国人交朋友,他觉得这样做一定意味着大不列颠和德国就成了敌人。他还觉得爱德华访问意大利,是要破坏意大利与德国之间的友谊。事实上,他觉得和蔼可亲又宽厚慈祥的爱德华国王满脑子都是狡诈邪恶的阴谋诡计,是在力图编织一个恶毒的咒语套在德国身上,从而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割裂开来。他看不到自己也可以像爱德华那样去跟其他国家交友,也看不到如果他被敌人而非朋友“包围”,那只能怪他自己。如果英国愿意放弃争执,跟欧洲其他国家和谐相处,这样做不可能会对德国造成任何伤害,除非德国执意要发动战争。

爱德华国王实际上没有任何邪恶的阴谋诡计。他热爱和平,认为轻率地发动战争不仅很愚蠢,而且还很邪恶。爱德华国王跟法国交朋友,根本不是想要跟德国发生争执。因此,他能够消除掉侄子的愠怒,至少表面上如此。英国与德国之间一直在加大的麻烦似乎也消失了。

德国已经在开始建造一支庞大的海军,因此仍然在加班加点地建造大型战舰。德国拥有庞大的陆军,根本不需要庞大的海军进行防御。除非他们想进攻别国,才需要这样庞大的海军。那他们究竟想进攻谁呢?许多人想知道这一点,其中最想知道这事的就是英国了。

有一天,有个英国人问一位德国王子他们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多战舰。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王子给不出让人满意的答案。“不管怎么说,”他回应道,“我们没有打算用这些战舰对抗爱德华大叔。”

在热爱和平与渴望和平的道路上,爱德华国王并不是孤军奋战。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3]也渴望和平的到来。甚至在爱德华国王还没有登上王位的时候,尼古拉二世就在力图使欧洲人倾向于和平这一观念,并说服欧洲所有主要国家参加在荷兰海牙[4]举行的和平会议

召集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要商谈采取什么办法说服欧洲各国减少海陆军的数量。要维持一支庞大的海陆军需要巨大的开支。要支付这些军费,就必须向人民征税,有时候赋税很重。即便人民能够轻松承担这些税款,很多人还是觉得把钱花费在军备上,不如花在其他方面更有意义。这些钱本可以花在能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更加安全的那些事上。当然了,如果其他国家不同意裁军,单让一个国家裁军是不可能的事。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就是要看看能否使所有的国家达成一致意见,不是说完全裁军,而是减少军备力量。召开这次会议的另一目的是,商讨通过仲裁而非战争手段来解决各国争端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如果两国发生了争执,不要一言不合就付诸战争,而是把他们的争执摆在另一国家或国际组织面前,让他们裁定谁是谁非,谁对谁错。(www.xing528.com)

德国不同意减少海陆军的数量,所以这次会议完全没有达到目的。德国的发言人说,德国对现状十分满意。德国人民没有被一堆赋税所压垮,他们没有濒临毁灭的境地。恰恰相反,他们每年的生活日益舒适自在。他们认为强制性服军役并不是沉重的负担,而视其为一种神圣的爱国责任。

多年来,从增加海陆军数量方面来看,德国在欧洲各国中位居第一。德国在这方面增加的程度令其他国家感到担忧。如今德国又拒绝减少两军中任何一方的数量,因此其他国家也不敢那样做了。从这一点看,这次会议并没有成功。但是,在仲裁方面,则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从那时起,诸如两国之间的领土这样的许多争端都在海牙仲裁法庭得到和平解决。

第二次和平会议于1907年在海牙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各国几乎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团。但是,德国的态度再度使得商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德国代表完全拒绝讨论裁军问题,甚至站出来反对仲裁。“仲裁,”他说道,“一定会对德国有所伤害,因为德国已经准备要开战。”在经过各国激烈的争论之后,如果德国再坚持己见的话,肯定会在全世界人们的心目中严重危害德国的形象,这时德国皇帝才做出让步,德国代表团才同意成立海牙仲裁法庭。

德国具有的那种独裁专制思想似乎直接来自中世纪[5],但海牙会议证明世界已经前进了,相对战争事业,和平事业已经迈出了巨大的步伐。不过,我们也必须悲哀地注意到,就在第一次海牙会议召开的那一年,英国与南非的布尔各邦之间爆发了战争。而且,在几年后的1904年,倡议召开海牙会议的俄国沙皇却在跟日本交战。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要不是各国保持较为冷静的态度——海牙会议就是一个标志,那么日本与俄国的战争就有可能扩大开来,许多其他国家就有可能卷入到战争的旋涡。

几乎令每个人都颇感吃惊的是,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战争爆发时,俄国指责英国签署这一协议而成为引发战争的帮凶。当时的情绪极为高涨,当然早在五十或一百年前英国就会被拖入到战争之中。

接下来,事态越发糟糕起来。10月一个漆黑的夜晚,俄国军舰向东方航行,途中经过北海[6]。他们冲着一些英国渔船开火。其中一艘蒸汽拖网渔船被打沉了,两个渔民丧生,还有好几个人受伤。

这件事传了出来,英国人气得浑身发抖。性急的人大声喊道,这是战争行为。如果俄国想打仗的话,那就给他仗打。

但是,英国的领导者头脑冷静。沙皇说他很抱歉,俄国海军元帅解释说这是一场误会,他们错把渔船当成了日本的鱼雷船。这种解释听起来根本站不住脚。然而,英国人接受了这一说法,同意整个事件通过仲裁来解决。就这样,战争得以避免。这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的又一场胜利。

爱德华七世国王在位九年。1910年5月的一天,国王患病了,不久便与世长辞了。国人悲痛无比,哀悼国王的程度此前从来没有过,就连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时都没有这样的哀悼场面。爱德华国王非常关心百姓疾苦,也许没有哪位英国国王像他那样,在如此多的方面及在如此大的程度上触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爱德华还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健将、出色的农民、勤奋的商人以及一位令人着迷的人。他享受生活,也想让别人享受生活。他对那些受苦者充满深深的同情。爱德华去世时,他的人民感觉到自己不仅失去了一位国王,还失去了一位朋友。

【注释】

[1]葡萄牙(Portugal)是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共和制国家。东邻同处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西部和南部是大西洋海岸。除了欧洲大陆的领土以外,大西洋的亚速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领土。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译注)

[2]《英法协约》(the Entente Cordiale)指1904年4月8日英法签署的友好谅解,标志着两国停止关于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冲突而开始合作对抗新崛起的德国的威胁。在协约中,双方就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权达成了一致,包括埃及、摩洛哥、马达加斯加、中西非洲、暹罗(泰国)等地。谅解条约同时也为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政治和军事合作奠定了基础。(译注)

[3]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1868—1918)是俄国最后一位沙皇(1894—1917年在位)。(译注)

[4]海牙(the Hague)是荷兰西部城市,荷兰中央政府所在地。(译注)

[5]中世纪(Middle Ages,约476—1453)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的是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到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7世纪)之前的这段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译注)

[6]北海(the North Sea)由荷兰人命名,原文为“Noord Zee”,意为“北边的海”,与其南方的须德海相对应。北海是大西洋东北部边缘海,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北,即大不列颠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和荷比低地之间。北海西以大不列颠岛和奥克尼群岛为界,北为设得兰群岛,东邻挪威和丹麦,南接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西南经多弗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通大西洋。沿岸有七个国家:挪威、英国、丹麦、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德国,其次是英国和法国。(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