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味人生》张中行全集散简续存(下):感受段君笔下的人生

《品味人生》张中行全集散简续存(下):感受段君笔下的人生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和段君结识,记得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他编《时代青年》,到北京去约稿。语云,名者,实之宾也,所以结集出版,标书名为《品味人生》。当然,正如书名所示,最值得读而思的是,比如一草一木之小,一饮一食之微,我们应该品味“他”是如何品味的。我老了,月上柳梢头、花市灯如昼之时,走上长街逐画轮为难,就坐在屋里品味段君笔下的一点点人生,也可以说是过上元节的一种享受吧,谢谢。

《品味人生》张中行全集散简续存(下):感受段君笔下的人生

段君海峰是个奇人。这所谓奇是由比较来。“天降下民”,人都是同中有异,我们可以称之为常人。异有可能增加,至于大或接近大,离常远了,我们可以称之为奇人。离开常,至于奇,好不好?情况千变万化,很难一言以蔽之。举个史传中的小事为例,刘伶过分好酒,可以算作一奇,写和读《世说新语》的人都会认为其事可传吧?他的尊夫人就不这样看,孰是孰非?可行之道也许只能是容忍,或者说,意和行,离开常而不至损(或大损)己损人的,我们就无妨,或严,视而不见,或宽,用欣赏的目光扫一下。至此,可以说段君的奇,不知道他的尊夫人怎样看,我是觉得,表现的种种或绝大多数,是可以用欣赏的目光扫一下的。

我和段君结识,记得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他编《时代青年》,到北京去约稿。其后他多次到北京,我几次到郑州,见面的机会多,相处、交谈的时间长,了解也就越来越深。他是学财贸的,可是天性近于文,就走了反班超的路。他喜读书,读了不少。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其实读多了就不能不思。多思之后还会有下文,是有所知、有所感就想形于言。于是他写,写了不少,结集问世的已经有四种,诗两种,随笔两种。这都不足为奇,因为九字号的,有不少也是喝完稀粥之后,闲情难忍,据案把所思、所感固定在纸面上,然后找门路,灾梨枣。

改为说可以称为奇的,是他兴趣过于广泛,而且不停止于想想,简直可以说是做的比想的更快、更多。可举之证不少,只说一点点。他还习过武,据说有数年之久,所以能有与坏小子打架取得胜利的光荣经历。动武是此岸的事;是几年前,他忽而发奇想,向往般若波罗蜜多。意立即化为行,于是走入少林寺,求剃度,吃斋念佛。赖寺内大德具法眼,看出他既不同于古的慧能,又不同于今的弘一,而只是想人生的多种境都试试,他才得“下山”,回到书桌和稿纸之前。彼岸未能到,广泛的兴趣不减,怎么办?办法像是很多,其中一种是扩展及家属,是不久前我到他家,才知道按照他的策划,他的夫人在攻书法,他的公子在攻围棋,并且都已有了可称为“升堂矣”的造诣。(www.xing528.com)

他自己呢,当然不甘落后,向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仍是读而思(兼来于多种经历)而写;还不是泛泛的写,而是都经过吟味,经过观照,所以与过去的《有话要说》相比,深度增加了。语云,名者,实之宾也,所以结集出版,标书名为《品味人生》(现更名为《我和张中行——说不完的前世今生》编者注)。全书收随笔约四十篇,内容广泛,有写人的,有写地的,有写事的,也可以掇其神,说都是写己身之所经历,并深有感受的。确是文如其人,如《醉酒》《夜宿永泰寺》《你也有今天》《距离之美》《偶遇》之类,单是题目就大有吸引力。当然,正如书名所示,最值得读而思的是,比如一草一木之小,一饮一食之微,我们应该品味“他”是如何品味的。1999年2月,旧历虎去兔来之际,我为校书、编书等事来郑州,适段君此书写成,送来书稿,说希望我看看,评论几句。我老了,月上柳梢头、花市灯如昼之时,走上长街逐画轮为难,就坐在屋里品味段君笔下的一点点人生,也可以说是过上元节的一种享受吧,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