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果

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果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边区牲畜发展统计表说明:1.表头笔者做了修改;2.骆驼、骡马、猪仅有1944年调查数据,其中骡马数量原材料为12万余匹,猪只数原材料为平均每十人有一猪,表中的1944年只数是笔者根据1944年3月边区民政厅统计的边区总人口数字1424786测算来的。资料来源:《史料摘编》第2编,第98页。由此可知,抗战时期边区农业改良的确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果

表1 边区粮棉种植业及养蚕业产量统计表( 1941—1944)

说 明:1.此表由三种表格组合而成,表头为笔者所加;2.出蚕量未见有1941年、1944年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以下简称《史料摘编》)第9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6—87页、第166页,笔者对有关资料进行了编制。

表2 边区牲畜发展统计表(1939—1944)(www.xing528.com)

说 明:1.表头笔者做了修改;2.骆驼、骡马、猪仅有1944年调查数据,其中骡马数量原材料为12万余匹,猪只数原材料为平均每十人有一猪,表中的1944年只数是笔者根据1944年3月边区民政厅统计的边区总人口数字1424786测算来的。
资料来源:《史料摘编》第2编,第98页。

农业改良的成效,首先体现在是否增加了粮食产量上,从表1可以看出,1941—1944年,通过农业改良,粮食作物产量逐年上升,棉花产量上升较快,出蚕量上升更为突出,增比为46.87%。从表2可以看出,1939—1944年,牛、驴、羊的数量增长非常明显;骆驼、骡马、猪的数量因资料所限,未能与往年数据做比较,但也可以从中看出1944年的发展规模。由此可知,抗战时期边区农业改良的确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