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斐尔·皮特鲁奇:中国美术考古史专家

拉斐尔·皮特鲁奇:中国美术考古史专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斐尔·皮特鲁奇,出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初法国重要的中国美术史家,他同时是一位科学家与工程师,曾致力于生物学与社会学研究,这些科学方法对其以后的中国美术思想研究有一定的影响。皮特鲁奇大半生都在巴黎度过,在其死后,劳伦斯·宾雍于1919年写道:“皮特鲁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天才的化身,他在逝世前主要致力于研究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语言与佛教图像。”

拉斐尔·皮特鲁奇:中国美术考古史专家

拉斐尔·皮特鲁奇(Raphael Petrucci,1872—1917),出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初法国重要的中国美术史家,他同时是一位科学家与工程师,曾致力于生物学与社会学研究,这些科学方法对其以后的中国美术思想研究有一定的影响。与英国的中国美术史家宾雍一样,皮特鲁奇早期热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研究,对该时期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力倍感兴趣,他出版了关于米开朗基罗诗歌的研究著述,这些成果丰富,了米氏艺术思想的研究。1914年,皮特鲁奇参加了伦敦办事处有关中国与西藏地区艺术藏品研究,这些艺术品经由斯坦因从敦煌带回,并由劳伦斯·宾雍策划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展览[1],皮特鲁奇自此对中国绘画萌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他开始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且著述颇丰。

皮特鲁奇最著名的著作包括《远东艺术中的自然哲学》(1910)[2]、《中国画家》(1922)、《芥子园画传》(译作,1918)等,1913年,皮特鲁奇荣获了素有汉学界“诺贝尔奖”的“儒莲奖”,以此肯定他在中国艺术、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不幸的是,由于1917年的战事,皮特鲁奇在比利时军队医院工作期间,因手术感染而英年早逝,这也使得他生前渴望系统写作的中国美术史著作未能如愿问世,尽管如此,他对中国古代绘画与艺术思想的梳理,仍为西方早期汉学领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皮特鲁奇大半生都在巴黎度过,在其死后,劳伦斯·宾雍于1919年写道:“皮特鲁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天才的化身,他在逝世前主要致力于研究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语言佛教图像。”[3]他在论文《中国美学传统在宋代的统一》中指出,宋代广泛吸收了印度佛教的影响,从而为人物画的象征意义与山水画的超越价值奠定基础,这种宇宙力量转化的思想体现是天人合一,在他看来,宋代伟大的山水画持续影响了几个世纪,直至15世纪的明朝,随后的两个朝代,逐渐受到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影响,走向复古主义。皮特鲁奇认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最好时期是“文学的艺术,绘画属于精英的文人所作”[4]。他的绘画史立场暗示了画家与诗人的共同理念,他们参与并表达着世界的原则和节奏,主张将有限的个体融于无限的世界中。只有在中国后期的艺术中,个性才主宰着艺术的表现。皮特鲁奇宣称,远东的艺术审美拉伸人类的智能,为整个世界与所有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思想和图像资源。(www.xing528.com)

皮特鲁奇的思想是一战前这一代人思想的概括,他的典型假设即绘画是艺术审美的重中之重,他在书中例举的艺术作品与文本不符,事实上,他所见到的中国名画数量较少。皮特鲁奇是劳伦斯·宾雍的至交,1908年,他写信给宾雍讨论奥斯卡·穆斯特伯格(Oskar Musterberg)出版的关于中国艺术的书籍:“这些点点滴滴的中国物件,从全世界搜刮而来。”[5]皮特鲁奇与宾雍等学者早在20世纪初就通过中西美术比较对中国美术史作了细致的探究,这也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开启了“世界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