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迪士尼乐园中的精确控制系统和空间关系

迪士尼乐园中的精确控制系统和空间关系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来,这种通过线条、比例来制造视觉假象的做法,在帕提农神庙中早已有之;迪士尼的过人之处在于将其系统化、常规化,甚至标准化了。然而,迪士尼比中国古典园林需要处理的空间关系更为复杂多变。正如迪士尼所谈到的,要达到渴望的效果,他们必须控制环境。迪士尼乐园中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体系在运转。

迪士尼乐园中的精确控制系统和空间关系

迪士尼的景观营造中,通过一种名为“强制透视”(forced perspective)的视觉小把戏,迪士尼的设计师们营造出一种看似真实又带有极度戏剧化效果的街道景观。比如,在美国小镇大街(图20-2/20-3/20-4)的营造中,设计师们将主要街道的首层建筑尺寸控制为真实建筑尺寸的3/4,第二层的尺寸为真实建筑尺寸的5/8,第三层为真实建筑尺寸的1/2,再往上每高一层,比例都缩小1/8。这通常意味着,如果建筑层数超过三层,且内部还有参观内容,则建筑外立面的层数与室内层数或有不同(如外部四层、内部三层等);建筑外立面上也能有收分。于是行走在街道上的人们往往会感觉两侧的建筑跟真实世界的建筑尺度大致相当。说起来,这种通过线条、比例来制造视觉假象的做法,在帕提农神庙中早已有之;迪士尼的过人之处在于将其系统化、常规化,甚至标准化了。

图20-2/20-3/20-4 迪士尼神奇王国中的美国小镇大街及其游行活动

除“强制透视”手法外,迪士尼的景观营造中还有一项过人之处。迪士尼乐园中的各项文化娱乐设施使用和运动方式各有不同,有流动的、运动的、静止的和变化的等多种形式,如水上漂流、旋转飞行、圣山巨树、灯光焰火秀等等,每一个景点都既可观景,又可成景。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极为相似,因为这将有效增加场地单位面积的景观密度。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是缩模山水、以小见大的最佳体现;但对迪士尼而言,这是收回投资、持续盈利的根本保证。(www.xing528.com)

然而,迪士尼比中国古典园林需要处理的空间关系更为复杂多变。因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造园者仅需考虑静观和步行动观即可;而大量依赖电气化设施设备的迪士尼,不仅需要让坐在小火车或骑在旋转木马上的人们能通过“非人”的速度和视角观赏景观,还需要保证观光者能在自然环境和魔幻世界之间瞬时转换,这使得迪士尼景观营造的精细度、完整度和综合性都必须达到更高标准。

在最早的迪士尼乐园中,拓荒世界、幻想世界,以及其他的主题单元追随着美国小镇大街(Main Street)的模式,建造出舞台场景式的建筑,给游客不间断的视觉愉悦。正如迪士尼所谈到的,要达到渴望的效果,他们必须控制环境。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偏离应处的位置,任何地方都不能有错误的音符。服务人员干净利落地拾起刚刚被遗弃的垃圾,没有任何后世的繁华景象能破坏拓荒时代场景的完整感。除了骑马与其他交互娱乐设施外,购物与餐饮是迪士尼乐园中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公共生活被视为受控空间中被动的、受引导的活动,在那里唯一可能的自主性活动是选择食物与商品。游客们在不同的展览与游览活动中被高效地转移着。迪士尼乐园中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体系在运转。它是一个休闲公园、世界性博览会、购物中心以及电影场景的组合体。其中的每一个场景、建筑、小水池,甚至路灯杆、垃圾桶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精确计算,好像流水线上的工业化产品一样,严格要求,制造、工艺、质量等全程监控。这自然也是公司对质量、成本、成果能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

各国古代园林景观营造大多依托于某种文化特有的传说或教义,而园林美学和景观营造的手法则一代代不断更新变迁而日臻完善。迪士尼的景观营造却以自己出品的影片为主要依托,不断在新作品平台上拓展迪士尼乐园的边界,在景点营造中,通过电气驱动的身体位移形成“心理感受”,通过故事和形象引发“心理联想”,通过科技手段诱发“心理暗示”……多项手段综合作用,让空间体验者“在劫难逃”,被彻底绑定在迪士尼的故事场景和观念体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