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史史一本书全面揭示

宋朝史史一本书全面揭示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端看历史上这些有为的相才,再和眼前这个也是“相”的赵普比,后者便要差得几千里。“杯酒释兵权”,解赵匡胤“卧榻情结”等一系列措施,赵普无不从旁“怂恿”,精心制定一套方略。学者钱穆先生认为故事中的赵普,还算有一些宰相大臣传统的风度。

宋朝史史一本书全面揭示

九宫鸟,唧唧复唧唧,宋代诗人称其“秦吉了”。人言九宫鸟为能言鸟,嘲啁嘴舌长,卖弄言语技巧,言他人之语,专门讨好主人,只为博主人一笑。历史当中,如九宫鸟一般能言者,比比皆是。

战国苏秦以能言、善用游说之术名扬千古,寥寥数语离间齐赵,解燕于危困之中。《孙子兵法·用间》里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对苏秦的评价之高,可想而知。后苏秦创六国合纵之术以御秦国,其才智过人,连司马迁也对其盛赞。再说秦相李斯,从荀子学,才术皆佳,胸怀大志。秦统六国,李斯力驳分封,定制颁法,为秦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汉萧何治天下,无人堪比其能耐;光武时期伏湛、卓茂,以淳朴的性格,平抑了内外的干戈之气。端看历史上这些有为的相才,再和眼前这个也是“相”的赵普比,后者便要差得几千里。

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赵普传》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邸,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读书少,知识陋乏,后人都这样认为。人们给予他最大的“欲加之罪”,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身布衣,赵普年轻的时候没有读过什么书很正常,在那个年代只要识得字便不错了。

可是,他帮赵匡胤得到天下以后,当了枢密直学士,后来又做了枢密使,连任“宰相”十年,肚子里如果还是那点墨水,恐怕不够用,因此赵匡胤才让他多看书。不过,赵普倒是个挺有意思的人,读书归读书,到死只有一本书——《论语》,赵普曾信誓旦旦地对宋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治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而来。

赵普一生因“才疏学浅”遭到太祖和太宗批评,但是他能言善辩、纵横官场的本领,应该不只读了《论语》就能具备,“半部《论语》”一说过于牵强。不过,赵普的才学和其一生的建树,比之苏秦、李斯、萧何之辈的雄才伟略,确实相去甚远,但他嘴上的功夫和心机应该不输于这些人,说他是只九宫鸟亦不为过,称其纵横家并非高估。

宋太祖坐拥天下,一方面有武将的功劳,另一方面也多亏了赵普在背后精密策划。赵匡胤当皇帝之前,煽动部将为谋富贵而拥立新主的便是赵普,兵变之际枕戈待旦守护黄袍加赵匡胤之身的人也是赵普。“杯酒释兵权”,解赵匡胤“卧榻情结”等一系列措施,赵普无不从旁“怂恿”,精心制定一套方略。由此看来,赵普也有几分智计,但他讨喜于赵匡胤的原因更在于,他能把赵匡胤的心思猜透,并且能把赵匡胤所想的东西说出来,善于将赵匡胤的情绪诱发到最高点,促使其实施各种“和平演变”的军政措施。

王夫之对赵普的形容便可以看出很不喜欢他:“以幕客之雄,膺元勋之宠,睥睨将士,奄处其上……”一个幕僚而已,没有多大能耐,但他凭一张嘴和满腹谋划,就能帮赵匡胤把天下弄到手,吓得武将们人人自危,也是一种本事。(www.xing528.com)

自从赵普成为赵匡胤之下的国家二把手之后,作为一个不算文人的“文人”,他将武将踩于脚下,开启了宋朝文人治政之门。既为开国之相,他亦做出了一些政绩,并不是“废材”。上文提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所实行的军事、政治、经济措施,都是赵普一手制定的,而且赵普也是个惜才的宰相。

赵普嫉将才,对武人多忌妒刻薄,但不吝举能人。宋代初年,太祖遇某官出缺,便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定一人,但这人为太祖不喜,因此太祖拒绝了。哪知道接连几天,赵普每日都举荐这个人。太祖一怒之下,把这张纸撕了,掷在地上。赵普默默地把地上废纸捡了起来。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了带在身边,便立即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为何还是此人?”赵普遂解释这人的优点,太祖终于被说动,用了此人。

学者钱穆先生认为故事中的赵普,还算有一些宰相大臣传统的风度。赵普的好,不在于他本人真的很有本事,而在于宋朝的治国用才宗训。宋王室家训相传,不管文人身份高贵还是卑微,要尽量优待于他们,不许开诛戮朝官之戒。而北宋诸帝,大多善于听劝。赵普敢举人,正在于赵匡胤是个对贤士宽厚的仁君。不过,后来赵普因专横和贪财而被太祖免相,等到太宗即位时虽然又起用他,他也没什么大作为,此不必多言。

值得一说的是,赵匡胤重用赵普,是赵宋王朝重文人才士这种传统的萌芽,也是今后宋朝施行以文率武国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太宗、真宗期间进行大规模的科举选才,就是由此开始。除去文人治国会令国家缺少强悍的骨气这一弊端,它确实为那些出身寒门的才士创造了一个发迹的绝佳机遇。此后,因科举而进入仕途的文官,很多都是为今人所知的词人、诗人或学者。

宋朝,是一个文人的天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