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研究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文化研究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5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一个系列讲座,讲稿于1962年结集出版,书名叫《如何以言行事》。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成三个层面。他于1969出版的《言语行为》, 1979年出版的《语词和意义: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和1982年出版的《意向性》,都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代表著作。至此,言语行为理论已经形成。

文化研究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1955年,英国哲学奥斯汀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一个系列讲座,讲稿于1962年结集出版,书名叫《如何以言行事》(How Do Things with Words)。按照传统的语言观,语言和行为是两码事儿,或者说,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仅仅用来表达思想,表达抽象的意义。20世纪初,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们开始讨论语言表达的意义和有效性问题,认为一项陈述是否有意义,可以通过验证其所陈述或说明的内容的真假而得到判断,凡不能证明其真假的陈述都是“伪陈述”,是无意义的陈述。例如,“今年的第一场雪比去年的要来得早一些”,这是对事实或状态所作的陈述,它的真假可以被质疑和验证,但是无论验证的结果是真是假,这是一项有意义的陈述。依此逻辑,“我想去北方去看雪”这句话的真假无从验证,因而就是无意义的。但是我们知道,“我想去北方去看雪”在实际语言交流中并无什么不妥,这句话并非无意义的陈述,它表达的是一种愿望意义。奥斯汀就是抓住这一点,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观提出异议。他认为,人说出话语不仅是提供描述事实和状态的信息,而且还在完成某些其他的行为。语言使用既是一个组词造句过程,也是一种做事行为,通俗点讲,即“言可行事”或“说话即做事”。

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成三个层面。一、以言表意(locutionary acts):语句总要说出些什么或表达些什么,描述某个事实或陈述某种意愿,等等。这个层面研究的是具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或概念,研究一般所说的字面含义。二、以言行事(ilocutionary acts):语句在表达出字面含义的同时,在发出一串有意义的词语的同时,也完成了各种行为,譬如承诺、期待、赞同、致谢、道歉、反对、放弃、拒绝、发誓、命名、判处,等等。也就是说,人们在说出些什么的同时,也是在做着些什么。三、以言取效(perlocution-ary acts):无论陈述事实,描述状态,发出指令,还是表达意愿,言语总是会对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和后果,言语行为见到了效果,譬如让听话人高兴或使他生气,或者让听话人做某事。

应该强调的是,三个“层面”的意思不是说它们是三种不同的语句类型,而是说它们是同一语句或同一言语行为的三个层面,就像一个多棱体的各个侧面;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只是用于分析的一种概念性区分,而在实际语言交际中是糅合在一起的。例如,“列车正在进站”。按照汉语语法,词组成句,并用正确的语调说出来,描述了列车现在的状态或陈述了关于列车的一个事实,是“以言表意”。说出这句话的意图可能是提醒或督促听话人做好下车准备,这是“以言行事”。听话人离开座位,或拿起行李,开始准备下车,便是这句话产生的效果,是“以言取效”。也可以说,“以言表意”说的是一个语句的字面含义,“以言行事”类似真正用意或言外之意,“以言取效”指的是言后反应。

奥斯汀的语言理论引发了后来学者的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卓著者有J .塞尔(John Searle)、P.格赖斯(H. P. Grice)、齐肖姆(R. Chisholm)和万德勒(Zeno Ven-dler)等人,其中影响最大者是当代美国哲学家塞尔。塞尔曾经留学英国牛津大学,是奥斯汀的学生,20世纪50年代末回美国任教。他于1969出版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1979年出版的《语词和意义:言语行为理论研究》(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和1982年出版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都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代表著作。塞尔引入意向性概念,指出言语行为在使用语言符号的同时,表达了说话人的意向;此外,他把一个言语行为明确界定为“语言交流最基本或最小的单位”。也就是说,能够构成或完成一个交流意向的词语就是一次言语行为;那么,甚至只说出一个词,也可以成为一个言语行为,譬如:“谢谢!”至此,言语行为理论已经形成。(www.xing528.com)

言语行为理论本来是对语言的哲学思考,是哲学领域内的一个问题,但是它首先进入应用语言学,成为语用学的支柱理论;后来广泛进入并极大地影响了人文科学话语。“言即行”,言语行为理论的这一核心观点可以汇入20世纪的许多角度不同而取向相似的思想潮流,例如文化唯物主义、解构主义、文化政治分析,等等,它们都强调符号表意活动的行为性、实践性、社会性以至政治性。

(马海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