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文化研究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

地方文化研究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性知识”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由美国阐释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的。这一思想后来由格尔兹在其《地方性知识》一书中加以扩大和发挥。“地方性知识”强调,“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界”来自人类学对“族内人”和“外来者”如何分别看待他们的思维和解释立场及话语表达的问题。其关键似乎在于把地方性的知识非地方化。地方性知识对于传统的一元化知识观和科学观具有潜在的解构和颠覆作用。

地方文化研究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由美国阐释人类学家格尔兹(Clifford Geertz, 1926—)提出的。这一术语与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判、后殖民主义对西方霸权主义的批判联袂而行,既与反本质主义、民族志以及田野作业研究方法密切相关,也与康德有关科学知识的先验构造和胡塞尔有关严密科学的构想的最终失败遥相呼应。

在人类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普遍主义与历史特殊主义研究方法的论争。前者认为人类学的宗旨是发现人类文化的共同结构或普遍规律,如结构人类学理论;后者强调各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特征,主张做具体细微的田野个案考察,相对轻视和避免宏大的理论建构,如象征人类学和阐释人类学。格尔兹是阐释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西方文化之外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提出“地方性知识”的概念,以区别于全球化知识或普遍性知识。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库恩的理论。库恩不屑于分析现成的和既有的知识,而去关注知识实际生成和辩护的过程。他通过“范式”这一“解释学的基础”告诉我们,任何科学共同体都带有历史的成见,因而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一种局域性的情境之中,重要的与其说是分析普遍有效的方法,毋宁说是描述特定的历史情境,以及在这种情境中实际有效的“范例”。这一思想后来由格尔兹在其《地方性知识》一书中加以扩大和发挥。

所谓“地方性知识”,不是指任何特定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而且“地方性”(local)或者说“局域性”也不仅是在特定的地域意义上说的,它还涉及在知识的生成与辩护中所形成的特定的语境,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由特定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立场和视域,等等。正是由于知识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并得到辩护的,因此我们对知识的考察与其关注普遍的准则,不如着眼于如何形成知识的具体的情境条件。格尔兹主张:“我们至少被逼迫在实验室,在诊疗室,在贫民区,在电脑中心,或在非洲的村落,去仔细寻想我们到底是怎样思考‘思想’的。”

“参与”是表达“地方性知识”的一个关键概念。人类学家通过对土著人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观察、民族志研究、图腾崇拜研究、宗教信仰研究、宗教仪式研究以及田野作业等个案研究认识其他文化的特质,而不是拿西方普遍知识的视角来看待它们,从而把地方性知识提高到与普遍性知识同等的地位。因而这一概念旨在打破原有的知识一体化格局。(www.xing528.com)

如何获得地方性知识呢?在人类学研究中,内部眼光和外部眼光、“贴近感知经验”和“遥距感知经验”的方法存在内在的相悖性,前者虽然可以从文化的内里去进行体察,却容易流于琐细而忽略实质的东西;后者则容易囿于先入为主的概念术语而难以把握文化对象的要领。“地方性知识”强调,“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界”来自人类学对“族内人”(insider)和“外来者”(outsider)如何分别看待他们的思维和解释立场及话语表达的问题。有人概括成所谓“emic /etic”。Emic是文化承担者本身的认知,代表着内部的世界观乃至其超自然的感知方式,是内部的描写,亦是内部知识体系的传承者。Etic则代表着一种外来的客观的“科学”的观察。格尔兹认为,人类学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感知一个当地人所拥有的感知,而只能尽量地近似于那种感知。其关键似乎在于把地方性的知识非地方化。格尔兹说到他自己的经验:既不以局外人自况,又不自视为当地人;而是勉力搜求和析验当地的语言、想象、社会制度、人的行为等这类有象征意味的形式,从中去把握一个社会中人们如何在他们自己人之间表现自己,以及他们如何向外人表现自己,“它既不应完全沉湎于文化持有者的心境和理解,把他的文化描写之中的巫术部分写得像是一个真正的巫师写的那样,又不能像请一个对于音色没有任何真切概念的聋子去鉴别音色似的,把一部文化描写志中的巫术部分写得像是一个几何学家写的那样”。用文化相对主义的眼光审视地方性知识,“用别人的眼光看我们自己,可启悟出很多令人瞠目的事实。承认他人也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本性则是一种最起码的态度。但是,在别的文化中间发现我们自己,作为一种人类生活中生活形式地方化的地方性的例子,作为众多个案中的一个个案,作为众多世界中的一个世界来看待,这将会是一个十分难能可贵的成就。只有这样,宏阔的胸怀,不带自吹自擂的假冒的宽容的那种客观化的胸襟才会出现。如果阐释人类学家们在这个世界上真有其位置的话,他就应该不断申述这稍纵即逝的真理”。

“地方性知识”命题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文化人类学的知识观和方法论方面,由于它对正统学院式思维的解构作用,与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判、后殖民主义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批判相互呼应,所以很自然地成为经历“后学”洗礼的知识分子所认同的一种立场和倾向,成为挣脱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优越论的一种契机,成为反思自身的偏执与盲点的一种借镜,从而能够包容“他者”和“差异”。知识形态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是人类学给现代社会科学带来的进步。虽然“一般性理论”仍在我们中有其信众,但其实质已逐渐空泛,这种企望已逐渐被视为虚妄。地方性知识对于传统的一元化知识观和科学观具有潜在的解构和颠覆作用。

(张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