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材晶体组织和化学成分解读

钢材晶体组织和化学成分解读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钢的宏观力学性能由其内部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所决定。钢材在常温下主要有铁素体、渗碳体和珠光体三种显微组织。此外,钢材在温度高于723℃时,还存在奥氏体。碳含量大于0.3%时,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组织晶粒,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

钢材晶体组织和化学成分解读

1.钢材的晶体组织

钢是一种多晶体材料。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而多晶体则为各向同性。钢的宏观力学性能由其内部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所决定。

图2.2 钢的晶格的两种构架

钢材和其他金属材料一样,也是晶体结构,它是铁-碳合金晶体,钢的晶格有两种构架,即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图2.2)。其晶体结构中,各个原子以金属键相互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方式决定了钢材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钢材的晶格并不都是完好无缺的规则排列,而是存在许多缺陷,它们将显著地影响钢材的性能,这是钢材的实际强度远小于理论强度的根本原因。其主要的缺陷有三种: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钢是以铁(Fe)为主的Fe-C合金。Fe-C合金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聚合体,称为钢的组织,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它们的微观形貌,故也称显微组织。

钢材在常温下主要有铁素体、渗碳体和珠光体三种显微组织。

铁素体:钢材中的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由于α-Fe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间空隙小,溶碳能力较差,故铁素体中碳含量很低(小于0.02%),由此决定了其塑性、韧性好,但强度、硬度低。

渗碳体:渗碳体为铁和碳的化合物Fe3C,其碳含量高达6.67%,晶体结构复杂,塑性差,性硬脆,抗拉强度低。

珠光体:珠光体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碳含量较低(0.8%),层状结构,塑性较好,强度和硬度较高。

此外,钢材在温度高于723℃时,还存在奥氏体。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溶碳能力较强,高温时碳含量可达2.06%,低温时降至0.8%。其强度、硬度不高,但塑性好。碳钢处于红热状态时即存在这种组织,这时钢易于轧制成型。

2.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除铁和碳元素外,钢材在冶炼过程中会从原料、燃料中引入一些其他元素。这些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能改善优化钢材的性能,称为合金元素,主要有硅、锰、钛、钒、铌等;另一类能劣化钢材的性能,属于钢材的杂质,主要有氧、硫、氮、磷等,这些成分含量少,但对钢材的性能影响很大。

碳(C):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影响到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当钢材中碳含量在0.8%以下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但当碳含量大于1.0%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脆性增大,硬度增加。碳含量大于0.3%时,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碳含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此外,碳含量增加,钢材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一般工程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碳含量小于0.25%,工程用低合金钢的碳含量小于0.52%。

钢材中的有益元素包括硅、锰、钒、钛等,控制掺入量可冶炼成低合金钢。

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硅含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含量在1%以下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抗拉强度、耐腐蚀性及抗氧化性能,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大,但会降低钢的可焊性和冷加工性能。硅可作为合金元素,来提高合金钢的强度。(www.xing528.com)

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锰是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的锰时就算“锰钢”。锰元素可提高钢材的韧性、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消减硫和氧元素引起的热脆性,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含锰11%~14%的钢具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会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可焊性。

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替代镍铬钢

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的变形称为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其机械性能。

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的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钛(Ti):钛是钢的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组织晶粒,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

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入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会使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铜(Cu):铜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特别是抗大气腐蚀性能。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0.5%时,塑性显著降低。当铜含量小于0.50%时,对焊接性能无影响。

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钢中有害元素主要是硫、磷及氧等气体元素,要特别注意控制其含量。

磷(P):磷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之一,主要溶于铁素体起强化作用。磷含量增加,钢材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特别是温度越低,磷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越大,从而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显著降低钢材的可焊性和冷弯性能。但磷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硫(S):硫也是有害元素,能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易造成裂纹。硫在钢中多以FeS形式存在,能与Fe形成低熔点(985℃)物质,而它在800~985℃范围内又很脆,使晶粒间的结合变弱,因而当热加工或焊接的温度达800~985℃时,会使钢出现裂纹,产生脆性,称为热脆性。硫也会明显降低钢材的可焊性、耐腐蚀性、冲击韧性和耐疲劳性等。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氧(O):氧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主要存在于非金属夹杂物中,少量熔于铁素体内。氧含量增加会降低钢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塑性和韧性,促进时效敏感性。氧元素还会增加热脆性,降低可焊性。

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但会显著降低塑性和韧性,增加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降低可焊性。在钢材中,如果氮与铝或钛元素反应生成化合物,则能使晶粒细化,改善钢材的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