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蜀学研究与巴蜀文化发展

蜀学研究与巴蜀文化发展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蜀学研究机构的兴起与研究项目的增多。如果这些中心都像这样探讨什么是“巴蜀文化”,什么是“蜀学”,本中心研究对象与“蜀学”有什么关系,将会大大推动“蜀学”定义的科学界定与“蜀学研究”范畴的探讨,大大推动蜀学研究和巴蜀文化研究。

蜀学研究与巴蜀文化发展

“蜀学”一词至少已出现1700年(学派,是800年),而在学界集中探讨“蜀学”定义,则是近二三十年的事[5]。有学者把近一百多年蜀学研究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6],我基本同意。

1.蜀学研究的开始复兴和初步发展(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主要包括:尊经书院、存古学堂、国学研究院、成都蜀学会、《蜀报》。一些著名学者如谢无量、刘咸炘、蒙文通、李宗吾、夏君虞等有专门论述。[7]

2.蜀学研究的缓慢发展(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主要是:

(1)1942年“巴蜀文化”的提出及其研究渐趋高潮。

(2)1988年《四川思想家》一书的出版[8]

(3)一些著名哲学家(如侯外庐张立文)、史学家(如刘子健、漆侠)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蜀学”,但或只称思想家而不谈“蜀学”(如《四川思想家》),或所谓“蜀学”只指“苏氏蜀学”[9]。也有学者在一些方面进行了研讨,如对吴虞、郭沫若、李劼人,如吕子方的《天数在蜀》、蒙文通对秦汉蜀学等的研究。

3.蜀学研究的明显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www.xing528.com)

(1)“蜀学”作为地域学术文化的界定探讨和蜀学研究多方位推进。

(2)蜀学研究机构的兴起与研究项目的增多。

(3)研究成果的激增。专门书刊如《蜀学》、《唐君毅故园文化》等。

不足处是:研究尚需集中、深入,提高水平;研究队伍在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还需改善;一些有关机构与蜀学研究挂钩不紧,对自己的研究与蜀学研究的关系不明确;缺乏统一规划和大的项目(巴蜀文化研究已有,可借鉴)。

总的来说是方兴未艾,需要加强。

现在四川省内除几个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以外,专门研究巴蜀学术文化各个方面的机构很多,仅高校经省教育厅批准的研究基地就有15个以上(正在申报省的社科研究基地),此外还有一些[10]。如果这些中心都像这样探讨什么是“巴蜀文化”,什么是“蜀学”,本中心研究对象与“蜀学”有什么关系,将会大大推动“蜀学”定义的科学界定与“蜀学研究”范畴的探讨,大大推动蜀学研究和巴蜀文化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