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省水稻栽培技术进展

陕西省水稻栽培技术进展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1989年省农技推广站组织水稻主产区实施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选用杂交稻种、两段育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用水、及时晒田、促控结合,综防病虫等措施,面积由60万亩扩大到138.77万亩。表5-1-5陕西省1995~2000年水稻旱育秧抛秧面积表单位:万亩、公斤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叶龄生长器官建成发育规律采取调控措施,2010年应用于水稻生产,关键在于精确播种培育壮秧、精确控制基本苗。

陕西省水稻栽培技术进展

1986~1989年省农技推广站组织水稻主产区实施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选用杂交稻种、两段育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用水、及时晒田、促控结合,综防病虫等措施,面积由60万亩扩大到138.77万亩。1987年汉中推广水稻两段育秧、双株寄插、大兜大行,亩产604.9公斤。1989年推广到全省稻区。

育秧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重点在提前育秧,满足水稻8月10日前齐穗,播期控制在3月底前后,秧龄45~50天。提前育秧又因温度低长期浸泡易烂秧烂床,需要增温改善小气候。生产上人们从两段育秧发展到旱育稀植、地池两段育秧、地膜湿润育秧、工厂化育秧,缩短育秧期。

1982年从南方引进两段育秧,秧田和本田1∶8~10。播种前多菌灵温室消毒,浸种后控温35~38℃,高温破胸,后逐日降温1~2℃,第7天后控制在20~25℃,保持水分供给,一叶一心后选择晴天双苗规格寄插于秧床,加强水、肥、控温管理直至起秧。

旱育稀植育秧系引进日本育秧技术,1991年陕西多点试验后推广,变水田育秧为旱育,一亩大田需秧母田25平方米左右,秧本田比例1∶20,秧床做畦,培肥床土,调酸消毒,每平方米播干稻种50~70克。把吸水催芽稻种均匀播于畦面,上覆0.5~1厘米厚过筛的营养细土,后喷洒透水。控制温度水分至育成秧。1996年后又推出壮秧剂简化旱育秧,即把壮秧剂均匀撒锄于2厘米深的床土内,精播器播种。2000年全省旱育稀植水稻98.3万亩,亩产548公斤。

地池两段育秧综合薄膜育秧、旱育稀植、温室两段育秧优点。操作是三种育秧方式整合,适宜农户。池分地下地上两种,长宽依地形管理方便而定。播期可提早5天,催芽播种后上覆薄膜,调控温湿度育成秧。

地膜湿润育秧1亩大田需秧田22~28平方米,水田湿润秧床,催芽种子分厢定量匀播,泥浆落谷、踏谷入泥、盖膜封闭,保持厢沟半沟水。覆膜以拱高20~25厘米为宜,控制温度育成秧。

适宜抛秧的育秧方式分无盘旱育抛秧、软盘育秧抛秧、隔层育抛秧、工厂化育秧四种,秧龄一般25~30天。

抛秧 改变弯腰曲背栽秧,减轻劳动强度,可提高工效10倍以上。1996年引进抛秧技术,1999年省农业厅在石泉召开水稻旱育秧抛秧现场会,汉中、安康引进ZZPY型抛秧机19台,2000年全省抛秧35万亩。(www.xing528.com)

表5-1-5 陕西省1995~2000年水稻旱育秧抛秧面积表 单位:万亩、公斤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是根据水稻叶龄生长器官建成发育规律采取调控措施,2010年应用于水稻生产,关键在于精确播种培育壮秧、精确控制基本苗。

地膜水稻 1996年试验,1999年陕南种植地膜水稻4340亩,有增产效果,但费劳力、成本高,未能普遍推广。

保护性耕作技术 指稻、麦(油)两季种植,不间断地进行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水稻抛秧、麦油撒播,是集覆盖、免耕、灌溉、保护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技术。

稻油一体化技术 兼顾年两茬作物一体化选用品种,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适时施用,协调个体和群体发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还田等技术集成使用。

水稻无公害生产技术 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对施肥要求,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测土配方施肥,营造利于天敌繁衍的生态,规范使用农药建设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