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的民族政策:金塔简史

清代的民族政策:金塔简史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的民族政策是清代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推行民族歧视政策,颁布薙发令,强迫汉人剃发留辫,习从满俗,各地派出了不少剃头匠,挑担游行于市,见蓄发者即强行剃之,稍有抵制,便杀而悬其头于扁担之上以示众。

清代的民族政策:金塔简史

清代的民族政策是清代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初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满族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领域拥有特权,满洲贵族圈占土地,屠掠人畜,满族八旗子弟,依靠剥削其他民族为生,参加科举考试,满族子弟可以优先录用。同时,推行民族歧视政策,颁布薙发令,强迫汉人剃发留辫,习从满俗,各地派出了不少剃头匠,挑担游行于市,见蓄发者即强行剃之,稍有抵制,便杀而悬其头于扁担之上以示众。这些做法激化了汉族对满族的仇视心理,引发了波及西北的咪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回民反清斗争以及后来肃州的马文禄、白彦虎等反清斗争。面对汉族民众的反抗和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清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实行以安抚怀柔为主、武装镇压为辅的做法,正视民族之间的差别和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对不同民族实行不同的政策,废除了一些民族压迫的政策,调整了民族关系,缓和了满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安定了民心,使社会趋于稳定。首先,实行蒙汉隔离,如金塔境内的双城,就是蒙汉城。其次,扶助生产 ,清朝前期,曾将一部分新疆吐鲁番归附回民安插到肃州金塔营所属之威虏堡地方,与王子庄、东坝等处招垦民户毗邻而居。雍正四年(1726年),陕甘总督岳钟琪考虑到这里旧有渠道已为招垦民户占用,而且水量较少,除汉民浇灌之外,不能满足回民用水所需,加上汉、回共用一水,易起争端,便指示肃州通判毛凤仪等从讨赖河引水,另开新渠二道,长四五十里,令当地回、汉民各管一渠,分定界址,以防混淆。既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也有利于回汉各民族的团结。三是蠲免粮草,据《肃州新志校注》记载:“顺治九年,豁免肃州所属故绝抛荒并水淹沙压地亩额征粮草;康熙二十二年,蠲免肃州屯科粮草;康熙三十六年,蠲免肃州屯科粮草。”康熙晚期以后,社会相对稳定,统治政策也较以往更加宽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开始实行“地丁银”,雍正初年又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河西地方官员上谕户部:“甘肃地方地丁钱粮,前已降旨蠲免,其河西四府州县及各卫所额征粮料草束,又经一体免征,念新归内地番民,向风慕义,愿附版图,其地亩额征本色粮草,与河西等处赋税相同,亦应一体蠲除。”雍正八年(1730年),又将河东之河州厅,洮州卫之归德所,河西之西宁、凉州府所属应征钱粮俱与恩蠲免。雍正九年七月,又将河东、河西各属民户、屯户及番民等本年应征各项银米草束,一概蠲免。诸如此类蠲免粮草的谕令,文献记载中为数不少。据《重修肃州新志·蠲恤》记载而统计,康熙时期蠲免屯、科粮草九次,雍正时期蠲免屯、科粮草五次。四是救济灾荒,凡遇自然灾害,清廷除蠲免税粮外,还照例对受灾民众实行救济。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团结各族、稳定边疆的作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历史上自唐朝“开元盛世”后,又出现了一次“康乾盛世”。

当然,清政府后期,统治者通过文字狱来抑制广大汉族民众,尤其是抑制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对内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政策,压制汉族进步思想,对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轻视外国先进思想和技术,导致了其统治时期内,此起彼伏的民族问题和清末的国家极度贫弱。

清代王子庄历任州同:

朱 邃:雍正七年(1729年)任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

道光: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姚 墟:乾隆三十年(1765年)任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彭以懋:字勉之,号晓村。四川华阴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任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谭乃熊:湖衡山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至嘉庆六年(1801年)。

罗元翕:东川人,嘉庆七年(1802年)任至嘉庆十年(1805年)。

郭学泗:山西芮城人,嘉庆十一年(1806年)任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附贡生。

杨本峻:嘉庆十六年(1811年)七月任至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刘 椿:云南昆明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任至道光三年(1823年)。举人。

李 瑛:顺天宛平人,道光四年( 1824年)任。监生。

肖国本:顺天大兴人,道光五年(1825年)任。

何绍衣:浙江仁和人,道光六年(1826年)任至道光八年(1828年)。

刘 椿:云南昆明人,道光九年(1829年)复任至道光十六年(1836年)。举人。

冀修业:山西汾州府介休县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龚 简:江苏常州府金匮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

董正谊:四川朝明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

刘 昭: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人,咸丰元年(1851年)任至咸丰二年(1852年)。

杨 城:陕西榆林人,咸丰三年(1853年)任至咸丰四年(1854年)。

蓝玉章:四川嘉定府荣县人,咸丰五年(1855年)任至同治元年(1862年)。

严丰陶:江西赣州府云都县人,同治二年(1863年)任。

崔 旸:直隶庆云县人,同治三年(1864年)任。举人。大挑知县。

王家番:顺天府宛平人,同治四年(1865年)任。监生。

刘秀挹:挹州大兴人,同治五年(1866年)任。州吏目。

朱金湘:顺天大兴人,同治六年(1867年)任。州吏目。(www.xing528.com)

王有贵:号玉堂,山西保德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任。

李永祜:字受之,贵州人,同治八年(1869年)任。县丞。

候 桢:字菊农,同治九年(1870年)任。

房廷华:字典臣,直隶滦城人,同治十年(1871年)任。

长庚:字焕西,顺天大兴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

郝遇龙: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至光绪四年(1878年)。

李书恩:湖北人,光绪五年(1879年)任至光绪七年(1881年)。

秦敦义:山西人,光绪八年(1882年)任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

胡宗海:山西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

邱镜清:湖南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

詹廷镛:贵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祝兰祥:直隶沧州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陈 琨:西安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

黄仁沃:湖南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

祝兰祥:直隶沧州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复任。

王人骐:江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

胡图礼:京兆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

吴通权:陕西醴泉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任。

杨泰遇:江西瑞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

王家彦:贵州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

曾良升:湖南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

张秉倬:山西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

张志铭:陕西人,宣统元年(1909年)任。

陈丹书:云南人,宣统二年(1910年)任。

寇柄寅:汉中城固人,宣统三年(1911年)任至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时期为县知事,县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