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塔简史:关西诸卫部众的安置与流散

金塔简史:关西诸卫部众的安置与流散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今金塔地界安置东迁部众,最早始于明正德期间。明政府将赤斤卫迁入关内,大部流移于肃州周边,后被安置于肃州临近之上下古城及威虏等地。但此后,安置在威虏、王子庄等地的原赤斤卫部众,离开了安置地,陆续来到了肃州城周边。西八里堡 原名镇朔三墩,以其地处王子庄西八里,故名。被称为“沙洲族”都督日羔剌等,则被安置在金塔寺城。此次安置的东迁部落共七支,帐篷706顶、4490口人。

金塔简史:关西诸卫部众的安置与流散

明朝政府为经营西域,从嘉峪关以西至哈密以东长达一千五百里的广阔区域内(今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先后设立7个羁縻卫所,又称“西北七卫”和“蒙古七卫”(因七卫首领皆为蒙古贵族),先后有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七卫,后沙州卫内迁,在其故地又设罕东左卫。它们“内附甘肃,外捍达贼”,是甘肃镇的“屏藩”。明朝正德年间(1505—1516年),吐鲁番速坦(王)阿黑麻,侵扰哈密、瓜、沙等地,先后击破关外赤金、罕东、沙州、安定、阿端、曲先及哈密七卫,各卫回族、维吾尔、哈拉灰、蒙古族、密罗族相继徙入关内,安插肃州,其中在金塔境内安插了大量的部众。

在今金塔地界安置东迁部众,最早始于明正德期间。时任巡按甘肃监察御史的张雨在其所著的《边政考》一书中,专列“西羌族口”,记载了当时生活在甘州、高台守御千户所、肃州周边的各部落状况,其中就有被安置在金塔县的诸部落情况:“赤金城:头目革力哥什等,部落男妇一千五百六名口,驻牧肃州上下古城;苦峪城:头目盻卜尔加等,部落男妇七百七十八名口;王子庄:头目川哥儿等,部落男妇八十九名口;柴城儿:头目卜木尔吉等,部落男妇七十九名口;川边:头目察黑包等,男妇二百八名口。以上四族正德十一年暂安迤北境外威虏、金塔寺及临城沿边、上下古城地方住牧。沙州:头目总牙等,正德十二年暂安境外威虏、金塔寺地方驻牧,见有部落男妇一千七十名口。”此次安置,是因为正德十一年,属于东察合台汗国的吐鲁番东侵,占据沙州,进而侵犯肃州,除居住在沙州的罕东左卫土巴、帖木哥等不能支、逃到肃州外,住牧于酒泉、嘉峪关以西的赤斤卫部众也纷纷向东逃窜。

正德十一年、十二年安置于威虏等今金塔地状况,《边政考》有较为详细记载:

正德十九年,邻番野也克力来侵,大肆杀掠,赤斤遂残破。明政府将赤斤卫迁入关内,大部流移于肃州周边,后被安置于肃州临近之上下古城及威虏等地。

但此后,安置在威虏、王子庄等地的原赤斤卫部众,离开了安置地,陆续来到了肃州城周边。

此后,关西数卫大多已经残破,向东迁徙之肃州近边,除从威虏一带回迁的赤斤卫部众外,还有哈密卫、沙州、瓜州东迁之部众,前来贸易的商人,羁留在肃州城的西域供使等,环肃州而牧,有些居住在肃州城内,与肃州附近的汉民争夺牧地、农田,在肃州城内也不时发生各种冲突,至有沿途抢掠发生,给肃州的安全带来了很大压力。于是,“监生李时阳至京陈情,安插各夷。巡抚蒲坂杨博,兵备肃菴王仪议添院守,筑修威虏城以安属夷,置买农器,散给以资其食,不许散乱往返,以严夷夏之防,委为筹边要务”。(《肃镇华夷志校注》属夷内附略,族类,第283页)。“嘉靖二十八年,巡抚杨博奏修筑肃州迤北百四五十里新旧城堡七处,徙环城诸夷于彼驻牧。”(《肃镇华夷志校注》卷一“沿革·附内地驻牧番夷”,第57页。)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是明政府一次对东迁部众的集中安置。对此,《肃镇华夷志》有详细记载:

畏兀儿、哈剌灰二部,寄住肃州东关;瓜州头目总牙部、赤斤头目革力哥什部、苦峪头目肹卜尔加部、王子庄头目川哥儿部、柴城儿部柴城儿头目卜木尔加部、骟马城头目牙兰部、大草滩头目可可留部,俱寄住肃州迤北境外;剌尔吉部,寄住卯来河山口;长结思冬部,寄住红山口;赏卜束部,寄住干坝山口;板冲部,寄住榆林坝山口;帕泥部,寄住黄草坝山口;帖木哥部,寄住高台白城山。万历中安插地方见《住处》。若罕东左卫都督日羔剌部、赤斤蒙古卫都督锁纳束部、哈密卫都督羔癿吉孛剌却己见名《种类》。以上诸夷部落,皆避吐鲁番侵扰,故内投肃州近地间,亦计口给粮。议者曰:积以岁年,种类繁滋,岂惟靡费,国储抑恐有疽食浸淫之患。筹边忧国,当为深长思也。嘉靖二十八年,巡抚都御史杨博奏修筑肃州迤北百四五十里新旧城堡七处,徙环城诸夷于彼驻牧:

瓜州族头目总牙等,部落帐房二百七十顶,男妇二千三百六十七名口,安插威虏、察黑包二城,今头目阿朵尔只、羽章吉,部落帐房四百三十顶,男妇五百名口,安插柳树二、三墩。

赤斤头目革力哥什等一枝、柴城儿头目卜木尔吉等二族,部落共帐房一百三十一顶,男妇六百五名口,安插威虏两空堡,今头目帕剌宛冲,部落帐房二百九顶,男妇三百名口,安插卯来泉山口。

革力哥什弟可洛纵一枝,部落帐房七十八顶,男妇三百九十五名口,安插旧八里墩口堡。

苦峪族,头目朵尔只等,部落帐房九十九顶,男妇四百七十一名口,安插白烟墩南空堡,今头目阿卜束,部落帐房二百五十顶,男妇三百名口,安插煖泉庄。

川边族,头目察黑包等,部落帐房二十七顶,男妇一百一十四名口,安插王子庄墩堡,今头目抢尔加奔,部落帐房一百二十顶,男妇一百六十名口,安插老鹳窝庄。

沙洲族,都督日羔剌等,部落帐房一百一顶,男妇五百三十八名口,安插金塔寺城,今都督羽章卜等,部落帐房二百七十顶,男妇三百名口,安插中渠乱古小泉庄。

这是巡抚都御史杨博于嘉靖二十八年主持的一次安插,大多安插在今金塔县境内。(www.xing528.com)

被安置的东迁各部遗众,主要生活在今中东镇、西坝乡一带。据《金塔县文物志》:

革力哥什堡 位于本县中东镇政府门前,今中东卫生院和农技站居其北半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筑堡,安插吐鲁番头目之一革力哥什居住,故名。清初,哥力哥什率众返回新疆此处先后为把总、千总营驻地。乾隆元年(1736年)添设守备一员,骑兵60名,步兵45名。今已废,遗迹存。

东八里堡 位于本县中东镇谢家墩村。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筑,安插吐鲁番头目可洛纵(革力哥什之弟)在此居住。

白雁墩堡 位于本县西坝乡白雁墩村。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筑,安插吐鲁番朵尔只驻牧。后废。

察黑包堡 位于本县中东镇梧桐坝村(原梧上村)。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筑,安插吐鲁番头目察黑包(安插于王子庄的满个虎力是他的儿子)在此驻牧,废。

西八里堡 原名镇朔三墩,以其地处王子庄西八里,故名。明初,这里有营堡,遇警传火。嘉靖年间,曾安插吐鲁番朵尔只等在此驻牧。

被称为“沙洲族”都督日羔剌等,则被安置在金塔寺城。即今金塔县城一带。

此次安置的东迁部落共七支,帐篷706顶、4490口人。分别以他们在这之前的驻牧地“瓜州”“赤斤”“柴城儿”“苦峪”“川边”“沙州”称之。“革力哥什”一支,亦为赤斤蒙古卫都督苦术部属。现将安置各遗众部落原属卫、卫残破后驻牧地、安置地等,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此次安置部众,主要以罕东左卫、赤斤卫为主。

赤斤卫卫所在嘉峪关西二百多里路,即今玉门赤斤堡,是关西诸卫中最东边的一卫。附近的骟马城、回回墓、柴城儿、大草滩等,均是卫所辖地。

赤斤蒙古卫的成分主要是蒙古人,也有一部分西番(撒里维吾尔族)等其他民族成分在内。

明朝统治者对金塔境内东迁各部的安置采取划地安插,置买农器,发放物资,计口给粮等,由于措施得力,安置地草场广袤,适于耕种,自然条件不错,又筑修了新旧城堡,各部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吐鲁番部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商业,东迁前已经有了农耕生产方式。安置于威虏、金塔寺一带后,农耕生产方式的比重大大增加。他们和汉族人共同开发,促进了王子庄(今金塔县)经济文化的发展。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年),今金塔县境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堡有:金塔寺、威虏城、革力哥什、察黑包、东八里、西八里、白烟墩、毛目城等。其中,金塔寺和毛目城成为山西、包头等地客商的贸易中心。

后来,安置金塔的诸部之间发生了抢掠和互相杀戮事件。事件的起因是这些部族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但还是以畜牧为主业,随着部落繁衍发展,最初的住牧地已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当局计口给粮恐也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因威虏北边各夷安插日久,又至肃州金塔寺地方驻牧”,向抚夷官“讨要草地牧处”,其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为了争夺地盘和草场,各部之间开始了相互抢掠。当时,总牙部住威虏、察黑包二城,帐房270顶,男妇2367人,总牙父名曰总不克,因避西夷侵掠,正德间投顺肃州地方后,故总牙为头目。狡诈多谋,嗜利无厌,恃强任恶,鼠窃狗盗,夷夏共怒。总牙首领总不克有二子,长子绰牙,不能为头目,次子肹束尔加继任头领。肹束尔加与朵尔只为婿翁关系,而朵尔只为肹束尔加族的首领。肹束尔加“年轻而心无定主,性刻而恶不能悛”。岳父朵尔只“狡诈贪残”。翁婿合计,诱杀革力哥什等夷。察黑包族与胯束尔加族为兄弟。朵尔只翁婿合谋诱杀察黑包子满个虎力等十二人,收被害诸番部众。“其被害诸夷虽归部下,心中无不仇恨朵尔只也”。因为这些部落的姻亲、兄弟关系,势力互有渗透。各部之间争地夺利,胜者将败者属众尽收帐下,部众分合变化无常。嘉靖二十九年,明军东关厢头目癿吉卜刺、国师拜言卜刺联合日羔刺等,对居牧于威虏等堡的总牙族进行了围剿,围剿的结果是将头领总牙羁押夷厂。加之由于威虏等地地处肃州城北,属于北边蒙古各部落南下之前沿,屡次受北部各蒙古部落的威胁。明政府仍沿用“设诸卫以为藩篱”的思维,企图以安置诸卫作为与北境蒙古诸部、西部信仰伊斯兰教政权的缓冲地,但诸卫人口相对少,力量薄弱,很难起到藩屏作用。“设诸卫以为藩篱”的战略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以及地方统治者歧视性的民族政策,视少数民族为“犬羊”,严守“夷夏之防”,试图用隔绝交往的方式来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但这种交往不是一纸契约能约束得了的。隔绝的结果是被安置的部众日常生活用具得不到补充,所产也得不到及时贸易,导致抢掠等行为的发生。于是,万历期间,被安置的部众重新又回到了肃州周边驻牧。此后,这些回迁到肃州周边的部众,其驻牧地又一次发生了变化,最终落脚在今明花、靠近肃州的祁连山一带,形成了清代以来裕固族诸部驻牧地的态势,对此,《肃镇华夷志》有详细记载。此后,金塔境内已经没有了东迁诸卫部众的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