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地上、陈家角:湾里村史,搬迁、环河与姓氏

高地上、陈家角:湾里村史,搬迁、环河与姓氏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家角人家因高铁修建,全部搬迁入新村点。陈家角三面环河,北边与高地上人家隔一称钩浜,但无桥相通。与高地上隔河相对的是陈家角。西侧是从斜港过来的计家浜,往南后折向西入御驾桥村,东侧的长田塍浜与连接这两个小浜的称钩浜,将陈家角人家围抱在水中央。陈家角人出行,只能通过长田塍浜上的一无名小桥。陈家角人家虽少,却有两姓:陈、郑。

高地上、陈家角:湾里村史,搬迁、环河与姓氏

高地上

因地势相对于周边村庄较高,发大水时,周边村庄水都到家门口了,高地上人家一点事也没,所以小村便称为高地上。在20世纪30年代前,村庄周围都是一些长满了芦苇的干枯子墩。1949年后,把干枯子(芦苇)倒掉,草削掉,种了白萝卜与茄子,村庄日益扩大。

高地上人家都姓郭。郭氏是个繁衍力强大的氏族。20世纪30年代,高地上郭氏仅5户人家,但到了1949年,扩展到了21户,而到了现在,竟达到了38户。这个郭氏与御驾桥村的郭氏是同一祖宗,曾是弟兄两人,这边是兄,那边是弟。郭家在弟兄分家前,在御驾桥南置了土地,让郭兄弟搬迁到那边,但分家时,这个弟弟才分到一斗米,大部分家产都让兄长占了。弟弟很生气,走到御驾桥上,就把这仅有的一斗米倾入了沙渚塘。他发誓白手起家,结果真的在沙渚塘边繁衍了一个大家族,培育了几位地方上有影响力的人物。

高地上前有一小浜,形似称钩,称称钩浜。最早的郭氏几户人家居住在称钩浜的包围圈中,房屋朝东,因此称朝东屋。据说这是高地上风水最佳处,因此曾经出过“一门五秀才”,这是高地上郭氏最值得炫耀的事,但可惜这五位秀才的姓名与事迹却湮没在时间的尘埃里了。20世纪中叶,肇昌村最大的老板郭德松也出自高地上,创办了肇昌建筑社,名下有预制场等几家企业。

郭氏有个祖坟,称烂树坟,因坟地上有棵烂了一半根与枝干的大香樟,所剩的半棵香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子孙卖掉了,坟也在大平坟运动中平掉了。郭氏弟兄两人葬在御驾桥村的家亲庵附近。(www.xing528.com)

陈家角人家因高铁修建,全部搬迁入新村点。村庄原在铁路北侧,原来的房屋已成一片小树林。陈家角三面环河,北边与高地上人家隔一称钩浜,但无桥相通。出行的小桥在其东侧的长田塍浜上。整个村庄相对闭塞。

与高地上隔河相对的是陈家角。陈家角在20世纪50年代前只3户人家,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小角落。西侧是从斜港过来的计家浜,往南后折向西入御驾桥村,东侧的长田塍浜与连接这两个小浜的称钩浜,将陈家角人家围抱在水中央。陈家角人出行,只能通过长田塍浜上的一无名小桥。

陈家角人家虽少,却有两姓:陈、郑。郑姓是20世纪初从西边石匠村搬迁过来的,原只1户,现弟兄两人分成了2户。陈姓早时也是1户,后成2户,现扩展到了8户。

陈家角人家因高铁路的修建,全部搬迁入新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