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湾里村办窑:湾里村史与村办企业的辉煌

湾里村办窑:湾里村史与村办企业的辉煌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湾里村,砖瓦厂、草包厂、纽扣厂,是每一个那个时期过来的人,对村办企业的最深记忆。湾里村附近只有上市公社有个砖瓦厂。这时湾里村大队的十一个小队,有6个小队开办了小土窑,总出砖量达到了30万块/次,外界的影响力就不一般了。除了湾里村本大队,其他大队也加入砖坯生产中。为此,公社派了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湾里村。在湾里村大队轰轰烈烈搞土窑时,南面的肇昌大队也没闲着。

湾里村办窑:湾里村史与村办企业的辉煌

百姓如小草,给点春风就发芽。这个比喻在村办企业的开办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村办企业,村集体出资,委派村里某个人进行管理,盈亏由村里承担。在刚开办时,由于干劲充足,效率较高,市场竞争也不是很大,年底常有较多盈利。利润的一部分,除了村里开销,若有多余,则按户分给小队(即现在的小组),分到每户。所以村办企业好与差的村,相差极多,主要表现在公共设施上。

在湾里村,砖瓦厂、草包厂、纽扣厂,是每一个那个时期过来的人,对村办企业的最深记忆。村里60岁左右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在这几个企业工作过,尤其是纽扣厂。以下关于砖窑的记叙,主要根据钱明志、陈良甫讲述整理。

20世纪60年代,农村公社制,劳动集体化,社员收入极低,于是千方百计想着搞些副业来补贴家用。村集体收入更低,几乎无法维持正常运转,政策便对集体经济的收入开了个小口子。允许搞一点小副业。大部分的小队开了个豆腐店。豆制品是当时所有人家除了自己种的蔬菜外的改善伙食的主要菜品,价格也极便宜,但自家又不能生产。第九生产队(陆家木桥)也不例外,但豆腐店无法扩大经营,因为很多小队都开豆腐店,豆腐店的顾客群也就本小队人家和极附近的一些人家。所以九队的豆腐店每天只做30斤黄豆,生产5-60斤的豆制品,几年下来,只能维持小店自身运转,无多少剩余收入。只能另找门路,但门路实在难以寻找。

偶然的机会,想到了砖瓦厂。当时的砖头,是紧俏物品。湾里村附近只有上市公社有个砖瓦厂。砖瓦厂收入又好,又能将砖头换稻草,满足草包、绳团的生产需要。但砖瓦厂从打窑到烧窑,都是技术活,尤其是烧窑,必须有师傅指导。

当时九队社员张夏超有个朋友,叫朱三加,是嘉善人,在上市的砖瓦厂做师傅。九队开了社员大会,决定由小队长陆福庆领头,请朱三加到湾里村来作指导,其实是让其暗地里加班挣外快。窑墩打在驾马桥河西漾角上。窑的设计容量为八五(长宽高为22cm×11cm×4cm)青砖5万块。社员大会一决定,接下来的进度就很快了,1967年冬,窑打好,1968年开始烧窑。第一窑砖烧制前,进行了广告宣传,没想广告一出,附近的农户便迫不及待来定购了,甚至有南日、屠甸的许多农户听说了也摇了船,直接装了稻草找上门来了。

九队烧了两窑后,全小队人空前团结:见钱见柴了。

因麦柴(麦秆)烧出来的砖光泽度更好,所以麦柴便放在了第一位。1000块砖,需450市斤麦柴或500市斤硬杂柴(桑柴、桑条等),另加25元加工费;1000张瓦片,需麦柴350市斤或400市斤硬杂柴,加工费18元。烧一窑,就有现金1000多元收入。当时九队总共才18户人家,烧了两窑,留下集体开支,拿出1000元进行了分红。这样的效益红瞎了周围的小队。小队里的小伙子对帖子讨媳妇也容易起来了。

1968年冬,陆家木桥八队、十队,合打了一个容量为6万块砖的窑,紧接着是陈家河头六队,在中沙渚塘河南的理环桥西,打了个容量8万块砖的窑。与此同时,钱家村的三队和十一队,在马西港的慧民寺基地上打了个10万块砖的容量的窑,这已不是小窑,而是一个中等的砖窑了。这时湾里村大队的十一个小队,有6个小队开办了小土窑,总出砖量达到了30万块/次,外界的影响力就不一般了。至1969年,有窑的小队都分了红,还有许多稻草和柴可用。当时几乎家家都有草包机和绞绳机,稻草粗制成草包和绳团,也有一部分收入。以前一草难求,现在因砖窑而得了许多的稻草。一个小土窑,带来的好处是多重的。为了多烧砖,小队里的全劳力、半劳力出奇团结,24小时不停火,轮流烧窑,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也没有叫苦。

小窑接连打,砖瓦坯也跟着大量需要起来。周围不办窑的小队,所有劳动力在抓紧种了田后,全都投入到制造砖坯、瓦坯中了,连小孩也不例外。除了湾里村本大队,其他大队也加入砖坯生产中。社会影响和带动的效益就不是一般的大了。(www.xing528.com)

树大必招风。当时虽没有规定集体经济可以办多大规模,但影响一上来,加上这样的收入,公社也眼红起来,于是,在社员们甜头尝到没多久,1969年秋后初冬,留良公社革命委员会就下令拔掉湾里村的第一只小土窑——九队的窑,同时取缔湾里村八队、十队的窑,耙平钱家村、陈家河头的窑墩。

这可要了社员的命,没有一个小队同意,钱家村的窑才开了几个月,烧了8窑,赚了10000多元钱,还有大量的稻草,好事才刚开头。封窑命令下了后,没有一家响应。为此,公社派了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湾里村。因九队开办的是第一个,大家也盯着他看。九队全体社员全力顶住,且九队全是贫下中农,无辫子可抓。这样僵持到了70年的下半年,终于找到一条,且比较重大——社员陆有福(小名矮脚四丫头)是国民党员。陆有福参加国民党,其间情况估计他自己也说不清楚。陆家世代贫农,冬天只有一双赤脚草鞋。1949年前崇德县国民党三青团区团长陈浩是钱家村人,钱家村一大帮同年龄段的小伙子都入了三青团,有些可能只是陈浩登记了下,因为加入三青团有点小好处——看戏文不用钱且不被拉壮丁。象钱荣寿,帮着背个洋号,觉得很威风,也光荣。陆有福也就成了三青团员,后又被登记为国民党员。但现在辫子既然已抓出来了,一切无可辩驳,况这又是最为严重的政治问题。“打倒国民党员陆有福”的横幅挂在了扶驾桥的桥栏上,“陆有福”三个字还是倒着写的。小队里没有办法了,因为不关窑就要关人了,大家一个村坊,都是自埭屋里的。于是小土窑这个资本主义的小尾巴终于都割掉了。在关停前,因舍不得扔掉已做好的砖坯,三队和十一队烧了最后一窑砖。但这一窑砖,因为装得太多(正常8万,但装了11万块砖),烧塌了,全是半红砖。亏本。

四个小土窑被扒掉了。小队里不可以搞副业,大队里可以搞,这也是封掉小队里的窑的目的。湾里村大队就在新地里的东边漾角上(圣堂漾南岸)砌了个窑,规模比小队的大,一窑可出八五青砖15万块。土窑到1976年停办了,因为轮窑出现了,砖瓦二厂成立了。

在湾里村大队轰轰烈烈搞土窑时,南面的肇昌大队也没闲着。肇昌大队在肇昌小学东面办了个土窑。1986年,土窑提升为吊窑,技术和效率上作了很大改进。产品是八五红砖。吊窑形状为八角形,砖坯与燃煤混装在一起,燃煤一次性装足,点火后至煤烧尽便可出砖,中途不需要添加燃料和加水。吊窑砖坯底层留出墎子型空洞,用于装煤,墩子上面是砖坯墙,约200块为一组,出窑时用叉车一组组叉出就可。吊窑代替土窑,是一大进步。

1988年,轮窑出现。轮窑烧制的是九五红砖(长宽高为24厘米×12厘米×5厘米)。轮窑是在吊窑基础上改建的。刚开始时,政策不允许大队办轮窑,所以不敢建高大的烟囱,便用排气扇排烟。1989年后,政策开始松动,砌了烟囱,轮窑的年产量达到了1000万块。年利润有近20万人民币。1994年下半年开始,砖头从0.15元/块涨到了0.25元/块,当年利润达到了125万元,还清了所有债务

1997年,沪杭高速公路建设,制砖车间被搬迁。2000年,土资源保护,轮窑关闭。

附:

各窑厂长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