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肇昌小学教学老师的湾里村史

肇昌小学教学老师的湾里村史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肇昌及附近小集镇上较大的商店,均请他题写店号。民国4年,在肇昌创办崇德第四高等小学。著有《养性斋吟钞》;女月芬,曾任小学教员。田积大任肇昌小学校长期间,经常收到香港邮寄来的进步刊物,积字辈中最小的田积泉先生说,曾在积大兄处见过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陈后来也担任肇昌小学校长。曾在肇昌小学执教多年,后应上海中华书局聘请,任中华书局国语编辑,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

肇昌小学教学老师的湾里村史

金士芳:金家浜人,人长得较高大,常执一根五六十厘米长的铜烟管,讲课时讲着讲着,常不由自主吟唱起来,所以被称为“毒头士芳”。金先生善画,特别是粗笔钟馗,常有人向他求画了挂正门避邪。金士芳原在肇昌桥有房,但后来卖给了张佑之(人称小六伯)开染坊。

吴洄澜:海宁人,语文教师,古文功底极扎实。时隔近九十年,他的一位学生苏辚老师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吴老师上课生动形象。如那篇《敕勒歌》,他一边板书,一边解释,嗓音沙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吴老师还是书法高手,擅长柳体。肇昌及附近小集镇上较大的商店,均请他题写店号。横跨北沙渚塘的卢母桥三个字就是他题写的。他的另一位学生范汉雄先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老师六十开外年纪,清瘦的面容,瘦长的个子,穿一套青灰色制服,小方折叠领子,四个口袋。当时乡下,人们常穿中式对襟衣服,先生这样的穿着太让人感到特别了。

吕在廷

吕在廷(1880—1958),字肖夔,号梵樵,出生于石门县城(崇福镇)东郊斗富兜(现属高桥街道),为吕留良六世族孙。生而孤,秉母教,以文学鸣于时。清光绪辛丑(1901)科秀才,励志力学,倾向改良。人谓“凡蓄道德而能文章者,皆乐与之游。”清末民初,曾执教海宁长虹小学、洲泉湘溪小学、石门县立乙种商业学校,曾任上海文明书局编辑。民国4年(1915),在肇昌创办崇德第四高等小学。10年(1921),兼任崇德县省参议员选举监督,协助张元济编纂《槜李文系》,数年间,征得本邑先贤文稿数百篇。抗战期间,学校停办,避难沪上,先后应南洋中学、惠中中学、大海中学高中部国学教员之聘,任教三年,兼充《中流》杂志编辑。积劳成疾,扶病退归乡里。病愈后,再长肇昌中心国民学校,前后连任校长23年,兼任教育会会长6年,造就大批东乡人才。平时,热心搜求先哲遗籍,梳理乡邦文献,选诗四百余首,编成《语溪诗系》。民国35年(1946)退休后,出任崇德县修志馆副馆长。

吕在廷为人正直,温文尔雅,好诗词。湘溪小学任教期间,与海宁汪达诚、同邑孙镜岩、沈湘渔结为诗友,各取渔、樵、耕、读四字中一字为号,故号梵樵。著有《崇德乡土教材》《榆庐吟集》《避沪百咏》及《语溪诗系》。子同文(1905—1994),号仁一,早年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曾任沪江大学、同济大学教授。著有《养性斋吟钞》;女月芬,曾任小学教员。(吕在廷资料,摘录自《崇福镇志》第1478页)

田积大:小名九如,商卿子。1945年至1949年任崇德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长,也称崇德县第四国民学校,又因校址在崇福镇肇昌集镇,当地百姓都叫肇昌小学。为现桐乡市内八所百年老校之一。田积大祖上约有田地五,六十亩,生活富足殷实。但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田积大由堂兄田积厚抚养长大。田积大任肇昌小学校长期间,经常收到香港邮寄来的进步刊物,积字辈中最小的田积泉先生说,曾在积大兄处见过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但田师母胆小,这些刊物、书籍常被她烧掉。1948年后,田积大已知道,解放军即将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而且要实行土地改革。因此他陆续变卖田产,一部分用于改善生活,一部分以赌博方式有意输掉。最后一次,他到崇福一米店,把剩下的几亩田地换成米票,当天晚上,在家中设赌局,推牌九,把米票全部输光,赢者凭米票可去米店兑米。所以有田九如一夜输光家产之说。但土改时田积大仍被评为破产地主,村上人就叫他破长衫地主。又因他曾兼留良乡副乡长,是国民党员,镇反运动中被判农改。收押在崇福镇北之马家祠堂。当时积大年轻,人亦聪明,受劳改队杨队长看重,不久即被派到骑塘星石桥西的金家坟漾收购硬柴,且负责管账。抗战期间,田积大曾任崇德县挑担县政府的石门镇镇长,“文革”期间,造反派把他叫到石门,因任职时间很短,不久即放回。改革开放后社队企业兴起,留良砖瓦一厂在上海设售砖处,田积大有文化,被派往上海,出售红砖,负责管理账目五六年时间。2015年,留良中心小学百年校庆,当时先生已患病在床,但思维清晰,并提供了许多原始资料。2016年去世。

田积大

田积大有一女,名芳儿,嫁陈良甫。陈后来也担任肇昌小学校长。翁婿前后同为校长,成就一佳话。

郭后觉:是邻村御驾桥人。1916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世界语运动的先驱者。曾在肇昌小学执教多年,后应上海中华书局聘请,任中华书局国语编辑,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远赴南洋,宣传抗日,参加胡愈之郁达夫等人发起的星华文化界战事工作团,任该团秘书。民国33年(1944)3月,被日本宪兵侦知逮捕,遭严刑逼审,得重病。同年5月,牺牲于武吉丁宜狱中。著有《世界语概论》《国语发音纲要》《国语法》《国语声调研究》《国语成语大全》,合著有《国语普通词典》《闽粤语和国语对照集》等。抗战胜利后,郭后觉移骸移葬新加坡。当地华侨陈岳书、王叔旸为纪念这位爱国志士,在新加坡集资创办后觉先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胡愈之称郭后觉为“我国文字改革工作老前辈,世界语运动之先驱者”。

附:

回忆郭后觉先生

田积圭(桐乡二中原校长,写于1994.9.1)

1930年或1931年我十岁或十一岁(编者按:郭后觉夫妇在1930年回国)在崇德县第四小学读书(当时崇德县全县只有四所完全小学,第四小学设在肇昌桥)。郭后觉(字辑人,号森雍)先生的夫人(吴瑞英)教过我们班,郭先生也常来给我们讲话或代他夫人上课。

他常穿一身西装,戴眼镜。我记得他常给我们讲南洋群岛上的热带风光和南洋一带地方(现在印度尼西亚,编者按:实际为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民风土俗。他说南洋天气很热,每个办公室里都备有大水缸,满储清水,人身上穿的都是香云纱之类衣料做的衣服。实在太热时人就跳进水缸,浸一浸降降温。香云纱衣裳爬出来抖一抖就可以了。

当时他还讲了许多在我们小孩子听来十分新奇的事,其他老师也悄悄地躲在我们后面听郭先生讲话,我们都说他是最有学问,有点像大学里的先生。

郭先生和吴先生的国语(普通话)讲得很好,他常教我们学讲国语,一次他说我讲一句话看你们是否听得懂。“我把袜子戴在头上”,他问:“你们懂不懂?”大家眼瞪瞪听不懂,因为“袜子”一词国语和土话读音相差很大,再则我们也不会猜到袜子怎么会戴在头上呢?郭先生讲穿了,大家大笑不止。郭先生对小学生讲得如此生动活泼、句句入耳,他来上课大家聚精会神地静听,谁也不会开小差。

当时许多学生和野孩子一样,赤了膊上课,郭先生才和我们讲南洋天气如何热,教我们不管怎样酷热总得穿件衣服上课。

当时的校长吕在廷先生,教员吴廻澜先生都是郭先生的老朋友,他们经常作诗唱和,我们太小了,不知道把它抄录下来。

正是东北九一八、上海八一三事变的时候,抗日救国的呼声响遍全国,学校里组织一次抗日救国图片画展览,吕校长作了一副长联贴在礼堂的庭柱上,是吴廻澜先生的书法,贴好后郭先生说:“对联也应该加上标点符号!”于是就搬来梯子爬上去加上新式标点符号。对联上用新式标点符号在当时也算创举。(www.xing528.com)

又一次我把毛笔上的墨水甩在吴瑞英先生的长筒白袜上,吴先生并没有责怪我,可是我倒急得哭了出来了,郭先生就把我拉过去安慰我,说:“不用怕,不是什么大错误,以后留心就是了。”

当时我人太小,距今已六十多年了,现在回忆起来,一切都好像是昨天的事,以后我读中学了,曾见过郭先生编辑的几种学生国音字典。

现在一闭上眼睛,敬爱的郭先生、吴先生都还在眼前,可是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敬爱的郭先生我们永远怀念你!

吴瑞英:郭后觉夫人,浙江定海人。20世纪30年代初跟随郭后觉先生在肇昌小学教书。编著有《实用算术课本》(新加坡出版)。曾任新加坡后觉公学校长。1949年回国,先后在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与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1975年病逝于北京。

郭后觉先生与吴瑞英女士夫妇

吴珊:中共地下党员吴子元的妹妹,擅长音乐,绘画。后担任桐乡县宣传部长,擅长画梅花

沈仿麟(见沈氏家族)。

陈瑀(见陈氏家族)。

陈廷伟(见陈氏家族)。

张宏良(见张氏家族)。

马娟仙:骑塘人,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赴京受表彰,受到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接见。

董西元:教育界老前辈,先后担任崇德镇小,石门镇小,梧桐镇小校长。

徐正:1933年出生,浙江浦江人。解放初,徐正辍学在家,经其早年“参干”的兄长介绍参加中共杭县县委农村工作队。1950年7月,徐正参加浙江干校第4期土改训练班学习培训,培训期间因表现积极,被吸收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培训结束后调入省城浙江省供销合作总社工作,1954年5月被精简下放。1956年夏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8月本科毕业,分配在吉林省四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1961年在杭州与崇德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女友结婚。后从吉林调入桐乡县留良初中任教。1964年夏,随学校撤并,进入高桥初中。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闹革命,徐正成了高桥镇联总的政宣组负责人。1968年底文宣队上街宣传,需临时排练演唱节目,当时为了紧跟形势,选了一首歌曲,题为“打倒×××,保卫×××”,教文宣队员演唱。教唱时由于匆忙与激动,徐正把歌词念颠倒了,把“打倒谁”与“保卫谁”掉了个位置。有朋友劝他不要教了,但徐正老师坚信自己是“口误”,第二天依然去排练演唱,但不幸的事发生了,第二天教唱时仍把歌词颠倒了。这下真的是闯大祸了。高桥街头立即有人刷出大幅标语要揪斗他,有人劝他一逃了之,免得被揪斗受皮肉之苦,但徐正觉得自己一是没地方逃,二是身边没钱生活无着落,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相信自己除教唱歌出了错,自己没有别的问题,教唱歌的事是能够说清楚的。于是徐正被高桥公社的帮派势力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下放到高桥几个大队去监督劳动,接受审查。徐正在监督劳动一年后,徐正参加1970年暑假全县中小学教师举办“清阶”学习班,公社带队干部宣读文件,宣布对徐正撤销审查,认定徐正教唱歌曲出现颠倒歌词是口误,应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1971年春,徐正调离高桥初中,至桐乡虎哨五七中学任教。1974年暑期徐正调入桐乡二中任教,直至1993年8月退休。退休后徐正老师一直活跃在桐乡的诗坛和文化界,他1995年当选桐乡市凤鸣诗社首届理事、副社长、社长,直至2019年3月换届,被聘任为名誉社长。徐正热心桐乡乡土文化建设,2004年11月徐正和周易、张森生、徐树民等发起筹备成立桐乡市吕留良研究会,他当选首届理事、副会长,后被聘为顾问

沈德兰:肇昌中学体育老师,东阳人。常在寒冬腊月跳入校门前的南沙渚塘游泳,周围村民啧啧称奇,常特意去一睹风采。当时学校的厕所下面排有大粪缸,过段时间让附近的村民清理下。有次清理粪缸时,发现有人用印有毛主席语录的报纸擦屁股。当时极少有人用厕纸,用报纸擦屁股是常事。但用伟大领袖的语录擦屁股,这不仅仅是对领袖的不恭,更是污蔑,需要彻查。一来二去就追查到了沈德兰头上。也有人说是有人告的密。现行反革命的帽子是少不了的。但幸运的是,沈德兰出身贫下中农,这光荣红色的身份,让人确信,其不可能干污蔑领袖的事,即使发生了用语录擦屁股的事,也是出于粗心。“文革”结束后,沈德兰回到其东阳老家的一所镇小。

张珏瑛:(见张氏家族)

附表:

湾里村里的退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