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垣君子文化:修身齐家,文质彬彬

长垣君子文化:修身齐家,文质彬彬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是内在精神“仁”与外在规范“礼”的有机统一,即“文质彬彬”。可见,“文质彬彬”是形容一个人既文雅又朴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一种修身境界。程颐主张一个人若是“君子”,其“文”与“质”就要相互平衡,而不能“文过质”。

长垣君子文化:修身齐家,文质彬彬

孔子看来,君子应该是内在精神“仁”与外在规范“礼”的有机统一,即“文质彬彬”。“文”的概念比较复杂,相当于“文化教养”,即通过学习而得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文雅庄重的风度仪容,通常又可以将之理解为以“礼”为主的礼乐修养。“质”,即内在于人的朴实本性,通常又将之理解为以仁为主的道德品质。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认为一个人若朴实多过文采,就显得有些粗野;若文采胜过朴实,又有虚浮之嫌。只有文采与朴实相互协调的人,既要有高尚的品德,又要有横溢之才华,才可称得上君子。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里仁》)又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在孔子看来,理想的君子应当做到文质统一,不可偏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就是说,道德品质对于人固然重要,但没有了礼乐文化的熏陶,人还不是一个文化人。可见,“文质彬彬”是形容一个人既文雅又朴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一种修身境界。孔子的这一主张为后世学者所发扬光大。如《孟子·尽心上》说:“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认为人的身体相貌是天生的,一个人即便天生丽质,假若其心灵不美,这种外在美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只有通过自己的修身养性,用素养美来充实自然美,使自己兼顾心灵美和外在美,这种人才称得上是圣人。程颐主张一个人若是“君子”,其“文”与“质”就要相互平衡,而不能“文过质”。程颐说:“君子不欲才过德,不欲名过实,不欲文过质。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文质彬彬”的观点对当代中国人的做人方式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告诉人们,做人要将自然美与素养美、仪表美与心灵美有机结合起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