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预巧施借刀杀人伐吴之战胜利

杜预巧施借刀杀人伐吴之战胜利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晋灭吴的战争中,杜预巧施借刀杀人之计,除掉自己的劲敌张政,使伐吴之战变得容易许多。除羊祜、张华等少数大臣支持晋武帝伐吴的计划,大多数人都是中间派。而朝廷中一些有实力的人物,比如贾充、荀勖等并不赞同此时灭吴,晋武帝犹豫不决,以致错过了灭掉东吴的好机会。另一方则是因为杜预本人有这个能力接替羊祜,担当此任。杜预南下荆州首府襄阳积极备战。杜预巧妙利用孙皓的多疑,故弄玄虚,借孙皓之手除了张政。

杜预巧施借刀杀人伐吴之战胜利

晋武帝时,杜预很受重用,他多次出镇边关,在任期间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总计有五十多条,而且朝廷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他还修订历法,颁布通行。咸宁四年(278),杜预继羊祜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军事上奇袭西陵,三次上书主张灭吴。

晋灭吴一战中,杜预担任西线指挥,他智取江陵,为西晋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这位驰骋沙场的人物,不善骑射,几乎不懂武艺,但是他喜欢读书,尤其推崇《左传》。

杜预虽没有武艺,但聪明过人,有心计。在晋灭吴的战争中,杜预巧施借刀杀人之计,除掉自己的劲敌张政,使伐吴之战变得容易许多。

西晋王朝占有大半个中国,孙吴政权却只有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孙吴在经济、资源、人口、军事上都无法与西晋抗衡。晋武帝也很想发动战争,灭掉吴国,但无奈朝廷内部意见不统一。除羊祜、张华等少数大臣支持晋武帝伐吴的计划,大多数人都是中间派。而朝廷中一些有实力的人物,比如贾充、荀勖等并不赞同此时灭吴,晋武帝犹豫不决,以致错过了灭掉东吴的好机会。

咸宁四年(278)春天,羊祜突然病逝。羊祜是晋军主帅,驻守荆州前线。羊祜是主战派,晋武帝本来想让他带兵攻打吴国,羊祜的死亡对晋武帝打击很大,他有些后悔,应该听从羊祜的建议早点伐吴。但是临终前,羊祜给晋武帝举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杜预。羊祜举荐杜预一方面是因为杜预是主战派,在羊祜生前杜预始终站在羊祜一边。另一方则是因为杜预本人有这个能力接替羊祜,担当此任。杜预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羊祜相信在以后的灭吴战争中杜预能够大胜而归。晋武帝于是任命杜预接替羊祜为镇南大将军。杜预南下荆州首府襄阳积极备战。

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战争如若打响,杜预的首要任务就是夺取孙吴的荆州。

杜预到达荆州后,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其实跟羊祜生前的部署没有什么两样。同时杜预派兵奇袭西陵。前面讲过,西陵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东吴的门户。如果晋军可以攻下西陵,那么成都方面的水军就可以顺流而下,夺取荆州。(www.xing528.com)

西陵曾落入过西晋之手,又被陆抗夺了回去。陆抗死后,孙皓逐渐收回了驻扎在此的兵力,接替陆抗驻守西陵的是东吴名将张政;因此不除张政,西陵就很难攻下,攻不下西陵就会阻碍晋军的前进。

杜预刚到西陵便偷袭张政。张政准备不充分,打了败仗。

张政刚上任就打了败仗,如果让孙皓知道了肯定会惩罚他,所以他没有如实禀报。杜预早知孙皓生性多疑,对臣下很不信任,于是他利用这一点,故意把抓到的几个俘虏送到吴国的首都建业。孙皓见了俘虏很生气,于是召回张政,任命武昌监刘宪接替他的职务。杜预巧妙利用孙皓的多疑,故弄玄虚,借孙皓之手除了张政。在大战之前,更换主帅,这就为晋军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晋咸宁五年(279)八月,伐吴之战已经准备就绪,杜预上书晋武帝请求伐吴。就在这个时候,驻守在扬州前线的晋军主帅王浑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孙吴要发倾国之兵攻打晋朝。反对派一听这还得了,于是说三道四,晋武帝又是犹豫不决,最后将灭吴的计划又推迟了一年。

之后,杜预又两次上书主张伐吴,加之中书令张华也恳求晋武帝伐吴,才使司马炎下定决心。十一月,晋军兵分六路,水陆并进,大举攻吴。杜预担任西线指挥,并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