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时代考古资料汇总

春秋时代考古资料汇总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50年间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许多有关春秋时代的遗址和墓葬,出土了一系列重要的春秋文物,对于研究春秋史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由于春秋时代的考古资料比较分散,加之有些单位在发表资料时往往冠以“东周”之名,不分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本书引用时可能有缺漏和不确之处。

春秋时代考古资料汇总

春秋时代的考古资料发现很早,西晋时在河南汲县魏国古墓中就出土了《竹书纪年》的竹简,内中的《晋纪》即是春秋时代的重要考古资料。唐代李泰等撰《括地志》记述了齐桓公墓在临淄出土的情况,可惜这次考古发现未能留存下资料。唐贞观时发现了有铭文的秦国石鼓,留下了最早的石鼓文记载。自宋以后金石学发展,在各种著作中载录了一些春秋时代的铜器、石器和玉器图像。民国时期在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了春秋时代的器物,一些考古单位在河南辉县、汲县等地发掘过春秋至战国的墓葬。

新中国成立后,50年间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许多有关春秋时代的遗址和墓葬,出土了一系列重要的春秋文物,对于研究春秋史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

春秋列国城址遗址的重点勘探和发掘主要有山西侯马晋城(即古新田)、陕西凤翔秦雍城和湖北江陵楚纪南城等处,取得了春秋时代古城址、城内外布局、手工业作坊、宫殿、宗庙情况等一批重要考古资料。

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先后出土了秦、虢、楚、吴、越等国在春秋时期的铁器,证明了中国确实在春秋时已进入铁器时代。湖北的大冶阳新,安徽的六安、铜陵、青阳等地古铜矿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春秋时期铜矿的生产状况有重要意义。山西、河南等地的空首布,河北、山东等地的刀币和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包金贝、铜贝的大量出土,为春秋后期金属货币广为流通提供了实物证明。

山西侯马古城东南郊和河南温县西张村两处春秋时晋国盟誓遗址的先后发现,数千片玉石和万余件石圭片、石简片盟书的出土,使春秋时代的结盟内容有了详细的资料,对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宗族内外的关系等情况有了生动的了解。
(www.xing528.com)

春秋时代各国墓葬出土尤为惊人,有代表性的如河南洛阳中州路周墓群、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群、郑州碧沙岗郑国墓群、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国大墓、陕西凤翔秦公陵园、河南淅川下寺楚国大墓、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楚墓群、江苏苏州真山吴国大墓、浙江绍兴印山越王陵、安徽寿县蔡侯墓等(上述墓群中部分为春秋时墓)。这些墓葬的出土大大充实了春秋时代政治、经济、风俗、文化诸方面的实物资料。

山西闻喜晋墓出土的子犯(狐偃)编钟铭文可补充有关晋楚城濮之战和践土之盟的一些重要内容。陕西宝鸡太公庙村出土的秦公钟、镈铭文记述了秦襄公受封、秦文公以下世系及秦武公功勋,也可作春秋史的重要旁证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版了《文物》、《考古》、《考古学报》、《中国考古年鉴》等全国性的刊物,80年代各地又陆续出版了不少地方性的考古杂志,这些刊物中的不少文章反映了春秋时代考古出土和研究情况。科学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许多专题报告,如《洛阳中州路(西工段)》、《侯马盟书》、《上村岭虢国墓地》、《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淅川下寺楚墓》、《真山东周墓地》等,尤为集中地提供了春秋时代的考古发掘情况。80年代以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文物考古工作30年(1949—1979年)》、《文物考古工作10年(1979—1989年)》、《新中国考古50年》等,是系统总结中国某阶段考古情况的著作,对了解春秋时代的考古及其研究情况提供了系统的资料。由于春秋时代的考古资料比较分散,加之有些单位在发表资料时往往冠以“东周”之名,不分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本书引用时可能有缺漏和不确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