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史》-祭祀星辰、自然灾异解析

《春秋史》-祭祀星辰、自然灾异解析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564年,宋国发生火灾,全国兴师动众,举行盛大的祭祀。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宋国因火灾而祭祀,正是对火星的崇拜的继续。日月星辰的神灵,遇到雪霜风雨不合时令,就向它们祭祀禳灾。春秋时不仅祭本国的星辰,遇到星陨、陨石、无冰、大雨、震电、地震、山崩、大水、火灾、大旱等自然灾害或自然现象,人们时常认为是上天对人间的惩戒,往往要祭祀以消除灾祸。楚国崇拜火、风等自然神。

《春秋史》-祭祀星辰、自然灾异解析

春秋时除了对日月的崇拜外,和商周时代一样,也崇拜并祭祀星辰。人们相信某一星辰主管着某个国家的命运。公元前564年,宋国发生火灾,全国兴师动众,举行盛大的祭祀。晋侯因此询问大臣士弱为什么宋国从火灾中知道了天道,士弱回答说:古代的火正祭火星的时候,或者用心宿陪祭,或者用柳宿陪祭,由于火星运行在这两个星宿之间,所以柳宿就是鹑火星,心宿就是大火星。陶唐氏的火正阏伯位在商丘,祭祀大火星,而用火星来确定时节。相土沿袭这个方法,所以商朝以大火星为祭祀的主星。商朝人观察他们祸乱失败的预兆,一定从火灾开始,因此宋人(宋为商的后代)自以为掌握了天道(《左传》襄公九年)。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宋国因火灾而祭祀,正是对火星的崇拜的继续。公元前541年,晋侯生病,卜人说这是实沈在作怪。正好郑派子产去晋国聘问,晋侯就请教子产。子产说:从前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阏伯,小儿子名实沈,住在树林里,互不相容,每天用武器相征讨。帝尧认为他们不好,把阏伯迁到商丘,以大火星定时节。商朝人沿袭了下来,所以大火星成了商星。把实沈迁到大夏,用参星来定时节,唐国人沿袭下来,以归服事奉夏、商朝。武王的邑姜怀着太叔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为您的儿子起名为虞,准备给他唐国,属于参星,蕃衍养育他的子孙。等到生下来,在他掌心有纹路像虞字,就名为虞。成王灭了唐国,就封给了太叔,所以参星是晋国的星宿。从这看来,实沈就是参星之神了。……日月星辰的神灵,遇到雪霜风雨不合时令,就向它们祭祀禳灾(《左传》昭公元年)。子产这段话再次证明:春秋时各国都沿袭商周主祭某一星宿,将其看作本国的主神,以此消弭灾害。

春秋时不仅祭本国的星辰,遇到星陨陨石、无冰、大雨、震电、地震、山崩、大水、火灾、大旱等自然灾害或自然现象,人们时常认为是上天对人间的惩戒,往往要祭祀以消除灾祸。如公元前523年,在“大火星”旁出现彗星,鲁国大夫申须说:彗星是用来除旧布新的,天上发生的事,常常象征吉凶,现在清扫大火星,大火星再度出现必然散布灾殃,诸侯各国恐怕会有火灾吧?大夫梓慎则认为如果发生火灾,应在宋、卫、陈、郑等国。郑国的大夫和鲁国大夫持相同意见,因此要求子产用上等的玉瓒祭火神来消弭灾祸(《左传》昭公十八年)。又如公元前538年鲁国下大雨和冰雹,季武子询问怎样才能不发生雹灾,大夫申丰说:圣人在位,没有冰雹,即使有,也不成灾。因为古代取冰、藏冰之事都按照一定的时令,祭祀司寒之神后才能进行,所以冬天没有愆阳,夏天没有阴寒,春天没有凄风,秋天没有苦雨,雷鸣不伤人,霜雹不成灾,瘟疫不流行,百姓不夭折。现在收藏着河川池塘的冰放在那里不用,就产生草木凋零、雷击人畜、冰雹成灾(《左传》昭公四年)。申丰的话典型地反映了春秋时代统治者对自然灾害的出现所产生的迷信观念,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
(www.xing528.com)

楚国崇拜火、风等自然神。据说祝融“掌祭火星,行火正”(《汉书·五行志》),是火神。同时“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白虎通·五行》),鸾即凤,凤又是朱(赤)鸟,所以楚人特别敬重日中的火鸟——凤,将其看作祝融的化身。《左传》哀公六年载:楚昭王得了病,当时天上的云彩像群赤鸟,围绕太阳飞翔了三天。楚王就派人询问成周的太史。太史说:恐怕(灾害)要应在君王的身上,如果禳祭,可以移到令尹、司马的身上。楚王不忍将自己的病转移到大臣们的身上,就没有去祭祀,不久即去世。《左传》将楚王的生死和天上的赤鸟相联系,说明火凤正是楚国的本命神。从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和天星观1号墓出土的彩绘木雕座屏看,其上突出的凤的鲜明形象正是楚人崇尚火凤观念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