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划与需求分析-城市规划设计十二讲

规划与需求分析-城市规划设计十二讲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分为三层: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标准和规范、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实施管理制度设计和管理创新、基于5S与OA的动态集成管理信息平台。我们知道,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是我们进行村镇规划土地利用的一个原则,但是对于一个方案的节约程度尚没有一个评价体系,包括方法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建立社会公平的、环境友好的、经济循环的、管理高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难点和重点。同时,建立后评价制度是监督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

规划与需求分析-城市规划设计十二讲

目标分为三层: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标准和规范、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实施管理制度设计和管理创新、基于5S与OA的动态集成管理信息平台。

1.从我国目前的城镇建设来看新农村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创新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前所未有的课题和事业,由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因此当下可以借鉴的成果相对较少。具体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相统一;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规划而言,我国的规划和土地利用存在两脱节的现象,即土地管理和规划是脱节的。因此,在新的村镇的规划和土地整理中必须把村镇和土地规划的两个规划结合起来,统筹管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两规划”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模式、制度、监督制度的设计和创新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其中,土地规划和整理之后的权属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公平性的重要问题,对于权属转移的调整原则和规划及土地整理的法律法规等是核心的内容。土地整理的模式问题也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土地整理产业化模式是土地整理资金筹集的出路,必须深入地探讨土地整理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问题。

2.村镇规划和土地整理的动力问题

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造其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目前和未来村镇规划和土地整理的自然驱动力、社会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和环境驱动力,解决本研究的动力问题,为制度、规划和整理方案、资金筹集解决动力问题。(www.xing528.com)

3.基于共生理论包括村镇的规划和产业布局的管理和制度设计

村镇规划和土地整理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村镇、农户投资机构等项目参与方是构成了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共生系统,同样其规划设计方案和产业布局也是构成物质能量、信息闭环流动的循环经济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才能是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系统。因此,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管理共生系统的模式、机制、发展规律等理论研究。

4.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监督制度

以往的土地整理项目缺乏定量化的科学的生态的评价体系。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后评价体系研究是开展这项研究的重要和关键内容之一。我们知道,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是我们进行村镇规划土地利用的一个原则,但是对于一个方案的节约程度尚没有一个评价体系,包括方法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加拿大学者曾提出EFA(生态足迹方法),借此来评估一个地区生态资源安全状况。有人认为这种方法只不过像摄像机那样静态地反映了某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并没有实现动态化。但它对于研究村镇规划和土地规划将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而言,项目的评价要综合评价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后评价应该包括社会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管理评价。如何建立社会公平的、环境友好的、经济循环的、管理高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难点和重点。同时,建立后评价制度是监督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