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地景观整体布局策略

绿地景观整体布局策略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范围内绿地、景观等物质要素的综合考虑和统一部署;良好的绿地景观系统是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和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绿地景观整体布局策略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范围内绿地、景观等物质要素的综合考虑和统一部署;良好的绿地景观系统是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和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众所周知,城市绿化对城市有着不可替代的景观、生态功能:改善城市气候,调节气温和湿度;改善城市卫生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地表径流,减缓暴雨积水,涵养水源,蓄水防洪;防灾;显著改善城市景观;承载游憩功能;以及城市节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具体规划内容包括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用地布局,确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的位置,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等,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如果建设目标希望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则城市绿地率须达到28%~34%(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具体指标略有不同)。

而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通常是指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形态。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是指对影响城市总体形象的关键因素及城市开放空间结构,所进行的统筹与总体安排。景观系统规划需要确定总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发掘和评价城市景观资源,确定城市景观的特色和目标;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与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城市景观结构;划定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制高点、门户、景观轴线及重点视廊视域、特征地带等;划定需要保留、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的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整体安排客流集散中心、闹市、广场、步行街、名胜古迹、亲水地带和开敞绿地的结构布局等,从而对进一步的景观设计做出控制。

在具体的规划安排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凸现特色

城市生态与景观是具有整体性的系统,不能抛开环境孤立地考虑问题。在规划布局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时,必须与大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相联系,与城市周边及城市内部的河湖山川相结合,甚至结合郊区的观光农田、果园、休闲鱼塘等农业用地。只有以原有山川形胜、地理环境为基础,才能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地景观系统;只有以原有生态系统为基础,才能形成稳定可靠、经济有效的城市生态。

978-7-111-58788-0-Chapter11-3.jpg

图11-3 南京濒临玄武湖火车站前广场 南京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是玄武湖环湖公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供市民休闲、旅客休息的滨水开放空间,也是欣赏城市天际线的好场所

我国大多数城市内都有河、湖等水系存在,这是因为人类生存对水的依赖性决定的。水提供了生活、运输、排污的可能,对于防洪排涝、防火以及调节城市气候都有重要的作用,护城河还起到了保护城市安全的作用,因此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管子·乘马篇》中就记载了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应当选择“高毋近旱而水用足”的地方建城。城市依水系而存在、发展,滨水区成为城市诞生地、文明起源点。虽然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水的运输功能已经明显减弱,但是这一自然要素在城市生态、景观、防灾等方面的功能依然存在,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就确立保护思想,改善水质,建立滨水绿地、滨水广场等以水为基础的城市开放空间,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亲近水体的心理,为城市生活增添活力,为城市商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充分发挥它的潜在价值。上海濒临黄浦江外滩、南京的玄武湖环湖公园(见图11-3)、长沙的湘江滨江公园、贵阳沿南明河的步行景观带、成都府南河两侧的景观带,都是凭借自然水系建立起来的滨水开放空间,不仅承载了城市的休闲游憩功能,也是城市景观的标志区,有的同时还成为城市生态廊道。我国海岸线很长,海景成为沿海城市的特殊景观资源,烟台湛江三亚、汕头等众多城市都建造了自己的滨海长廊,不但风景优美、景观独特,还可以作为防止海洋灾害的缓冲地带,保障城市安全。

山体也是很多城市为之骄傲的自然要素,成为着力打造的城市景观品牌。广州市就充分利用本城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通过发展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绿化隔离带,构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景观格局。

2.均衡分布,城市共享

城市中各类绿地都有其不同的使用功能,有的培育生产苗木,有的对城市环境进行防护和减灾,有的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当绿地面积达到1000m2时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态作用,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承载游憩活动,为生活在拥挤的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活动场地。绿地在城市中形成绿色的点和面,通常“点”具体体现为城市中的小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面”体现为大公园、山体等面积较大的块状绿地。

应当注意的是,城市是全体市民的城市,大家共同享有这个城市提供的公共设施和各种便利条件,城市绿地的分布必须遵循均好性原则。因此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需要根据人的行为活动规律注重绿地在城市中均衡分布,不但要考虑用于塑造城市形象的中心绿地、大公园,更要努力建设各种形式的街头绿地、小区绿地等分布在城区各个地段,便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保证大部分市民在步行500~800m之内能够达到不小于1000m2的城市绿地。如果距离太远,市民可能就不愿意或很少前往;如果面积太小,则承载的活动内容和使用者有限,会降低使用者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其生态功能。老城区发展较为成熟,一般都是寸土寸金,建筑密度高,可供利用的空地较少,建设均好性绿地的难度比较大,要首先保护好原有绿地不再受侵食,同时还应结合环境整治中的河道拓宽,结合产业调整中工厂、仓库的外迁,结合旧城更新中的旧房、危房改造,“见缝插绿”,积少成多;同时也鼓励部分单位在不影响其内部功能的前提下开放内部绿地,如图11-4所示。

3.沟通连续,形成网络

不管是从生态的角度,还是人的行为角度,城市中绿色的点都不应当是孤立的,它需要通过廊道构成的绿线联系起来,形成覆盖城市的网络系统。针对我国的绿地系统现状,本讲着重强调一下绿色廊道(绿线)的重要性和规划方法。

绿色廊道的功能很多,一方面具有生态的功能,往往作为城市中物种迁徙、种子传播的通道,减少城市中生态孤岛,有效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作为绿地的一种形式,与城市道路、步行体系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舒适的交通环境,满足人们的行为需要。据调查,1hm2绿带每月可吸收CO229t,提供O226t,截取落尘24t,在行道树成片成荫的地方可降温5~10℃。(www.xing528.com)

从形态上讲,廊道的具体的形式有环形、线形两种。环形廊道能够作为城市发展的绿色边界或区域景观特色的限定和提示;合肥的环城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从1980年开始建设,公园总长8.7km,总面积为137.6hm2,以原环城绿带为基础,是一个环状开敞式公园,如图11-5所示。线形廊道使自然贯穿于城市当中并构筑起生态的绿色网络,常常作为城市中的轴线、重要边界;南京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内秦淮河为轴线,串联起东水关公园、夫子庙中华门城堡、水西门广场等多个城市公园、绿地、古迹,沟通南京内水与长江,不但再现了“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的昔日繁华景象,更是城市的重要边界、市民的休闲场所,如图11-6所示。

978-7-111-58788-0-Chapter11-4.jpg

图11-4 南京老城绿地结构系统规划 以环城绿地为基础,以城市景观轴线和滨河绿带为网络,点状绿地为主体、单位绿地为补充,构建多层次的绿地结构网络

从规划方法上讲,构建绿色廊道通常有依据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自然山脉、湖泊、河流及公园绿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的自然廊道,通常兼具生态环境及游憩观光的功能。创造自然的丰富的景观结构,又是城市人群体验自然、游憩观光的好去处。仍然以南京市为例,六朝时代,“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地理特征十分明显,钟山(今紫金山)向西的余脉从富贵山、覆舟山(今九华山)一直延伸到鸡笼山,与紧临长江的卢龙山(狮子山)、马鞍山(今古林公园、八字山一带)、石头山(清凉山)相交在五台山、鼓岗一带,这一系列低山、丘陵形成了一条自然的绿色走廊,将钟山、石城与长江串联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这条自然廊道被各单位、城市道路以及城市建设分割成为一段段割裂隔离的绿地。通过21世纪初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具体的绿地景观设计,目前该绿色廊道的自然生境基本受到了保护,尊重了原有绿化生态格局。东南大学、太平北路等区域的物种明显增加。第二种廊道的构建方法是城市步行

978-7-111-58788-0-Chapter11-5.jpg

图11-5 合肥的环城公园 合肥的环城公园依托护城河及环城公路,是城市中环形廊道的典型案例

978-7-111-58788-0-Chapter11-6.jpg

图11-6 南京秦淮河风光带的重要节点——夫子庙

体系相结合,形成与机动车道分离的步行林荫道路,主要供散步运动自行车等休闲游憩之用。在世界许多城市,这种道路廊道被用来构成公园与公园之间的联系通道。在一些水系不发达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成为城市绿色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带状廊道来改善城市道路两旁的环境质量。南京作为民国时期首都城市,在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前后结合新建的中山大道和陵园大道种植了高大的梧桐树,新中国成立后又在老城内种植了大量行道树,形成陵园大道、中山东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御道街、进香河路、珠江路、长江路等约20条纵横交错的“绿色隧道”。这些梧桐树、水杉雪松等行道树夏日浓荫蔽日,为市民提供了较为舒适的交通环境,也是城市中具有历史气息的特色景观之一,如图11-7所示。

978-7-111-58788-0-Chapter11-7.jpg

图11-7 南京太平北路两侧高大的水杉带 道路绿化带是城市绿色廊道的重要组成形式,能够显著改善道路两侧的环境质量,增强景观特色

4.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重要记忆,也是营造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古城为数众多。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公布了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99座,2001年又增补了2座,共计101座,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有100座左右。此外,每个城市都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要素,形式多样。其中体现在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中的历史文化物质要素有历史文化园林、历史植物名胜等,北京有圆明园颐和园,南京有瞻园,扬州有个园,苏州的古典园林更多,还有大量体现地方建筑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名人宅第。这些都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在规划中要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注重恢复和培育历史植物名胜,结合历史文化遗存建设历史公园、文化园林,随着城市的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分期实施。

城市整体绿地景观系统的根本就在于平衡日益扩张的大都市中人工与自然的关系,将人工与绿色在生态的层面上进行整合,成为城市的“呼吸系统”,实现城市的路网、蓝网(城市水系)、绿网(绿地公园系统)、古迹文化网“四网”的有机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