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器进化与升级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器进化与升级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简化的同时对茶器的制作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壶与碗要求更加精美、别致,各种新奇造型的茶具层出不穷。清代茶具中盖碗茶最具代表性,在宫室皇廷、贵族乃至许多高档茶馆中频繁使用。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器进化与升级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好茶需要好水来诠释,泡好茶则需要有好的茶具相衬。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赋中。另外,“烹茶尽具”一词,即是说烹茶极讲究其用具。如今,人们喝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茶具:泡绿茶玻璃杯,泡花茶用盖碗,而乌龙茶要用全套的工夫茶具。我国茶具经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单一功能到多重功能的演变,它不仅代表着科技的发展,更承载着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一)二十四器

所谓“二十四器必备”,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偶尔以茶自娱,可据情简化。在《茶经》中,陆羽设计了二十四器用于烹茶、品饮,包括风炉、笤、炭挝、火夹、釜、交床、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荚、鹾簋、揭、熟盂、碗、畚、扎、涤方、渣方、巾、具列、都篮等。

(二)茶器的发展

宋代,点茶法逐渐取代了煮茶成为主流,茶具也随之变化。中国古代茶具不是为繁复而繁复,而是表达一定的思想观念,这一点在宋代茶艺与茶器上体现得很明显,理学的思想理念在茶艺与茶器上处处有痕迹,如用来碎茶的木槌叫作“木侍制”;茶碾称为“金法曹”;罗合称作“罗枢密”;茶磨称“石转运”;擦拭茶具的手巾叫作“司职方”;烘茶的焙笼叫“韦鸿胪”……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亚圣”卢仝名字命名,叫作“大玉川先生”,足见仅以使用价值来理解古代茶器是难得要旨的。

明清流行散茶,烹煮过程愈加简单,如常用冲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也逐渐简化。但简化的同时对茶器的制作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壶与碗要求更加精美、别致,各种新奇造型的茶具层出不穷。明代茶器发展的方向是简而精,壶具花色、质地、釉彩、窑品也更为讲究,出的精品也颇多,如明代宣德宝石红、成化青花、斗彩等皆为上乘茶具。由于瓷器工艺水平提升,壶的造型也多样化,出现了把手式、提梁式、长身、扁身等各种形状。(www.xing528.com)

清代茶具中盖碗茶最具代表性,在宫室皇廷、贵族乃至许多高档茶馆中频繁使用。盖碗茶杯一式三件,又称“三才碗”,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盖碗茶(图片来源:摄图网)

盖碗茶源于何时,至今无定论。北京气候高寒,茶具以保温为要,盖碗茶器型优美,冲泡方便,保温效果较好,在北京一时风行,并逐渐影响到全国各地,时至今日,在四川等地的茶馆中,盖碗仍是主流茶器,并且发展出各种盖碗茶道茶艺。

明清以后,茶具除了具备本身的泡茶喝茶功能外,还兼具工艺品属性,成为很多达官贵人和普通家庭争相摆设的瓷器制品,有亲朋好友来访,取出茶具泡一壶好茶,列杯分茗,既能加深情谊,又是赏析艺术品,悠哉乐哉。中国瓷器闻名于世,茶与茶具结合,将中国茶文化推广到全世界。明清以来,茶与瓷器在出口贸易中占很大比重,时至今日,我国茶器在国际社会仍然是受人追捧的对象,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