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唐代,茶叶迎来了一个空前兴盛的高潮,产地遍布江浙、华南、华中、四川地区,而以江淮产量最高,浮梁、湖州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此后,茶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用品的一项,列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随着茶叶由中原传至边疆,深受以肉为主食的游牧民族喜爱,茶叶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与食盐、丝绸一并成为封建时代三大重要贸易商品。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6]

上古无“茶”字,先秦古籍中只有“荼”。荼是一种苦味的野菜,它也泛指有苦味的植物。《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恰好说明了茶的特点,初饮味苦,回味甘香。传说神农尝百草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这样的传说自然不能当作信史,但茶在中国的确起源很早。茶始产于西南地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称“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即秦灭蜀之后,茶事活动才传到了中原西汉文学家王褒为其友写的《僮约》中载有家童买茶和煮茶的生活,这是有关茶成为饮品的最早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间饮茶风气已经很盛行,西晋文学家张载《登成都白兔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称茶在当时的六种饮品中最为芳香怡人,且蜀地茶香已广泛传播于九州大地。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僧人坐禅时为消除睡意,常饮茶以醒神,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也把饮茶风俗推广到各地。唐代,茶叶迎来了一个空前兴盛的高潮,产地遍布江浙、华南、华中、四川地区,而以江淮产量最高,浮梁、湖州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曰:“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唐人陆羽所写的《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对茶的起源、历史、栽培、采摘、烹制等作了详细的论述,他还把古代的“荼”字去掉一笔,改为“茶”字。[7]宋代诗人梅尧臣盛赞“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唐以后,陆羽被奉为“茶神”或“茶圣”。至宋代,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更为成熟,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把当时的制茶工艺细分为十二条,可见当时茶叶制作已相当发达。此后,茶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用品的一项,列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

随着茶叶由中原传至边疆,深受以肉为主食游牧民族喜爱,茶叶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与食盐、丝绸一并成为封建时代三大重要贸易商品。唐建中元年(780年)始征茶税,并对西北少数民族实行“以茶易马”。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恢复经济,增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在西北边境组织“茶马互市”。茶叶成为封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饮茶首先讲究茶叶的质地。历史上不同时期所推重的茶叶产地也不一样,如唐代重阳羡(今江苏宜兴),宋代重建州(今福建建瓯),明清则重武夷、龙井。唐宋饮茶用的是“茶饼”,需烹煮,称煎茶。元代始有散茶,明代才有“炒青”制法,并开始用开水冲饮。饮茶还讲究所用的水质,陆羽《茶经》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各地水质也有高下之分,如楚水第一,晋水最下,共分二十等。如是煮茶,还讲究煮法和火候。泡茶则要讲究茶具,应用腹大口小的瓷质盛器,这样便于保存香味。还要讲究茶具的产地、质地和色泽,宜兴紫砂茶具颇受推崇。《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妙玉用写有古代名人“珍玩”字样的茶具泡茶,用的水则是五年前收梅花上的雪化成的,品茶时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可见品茶是情趣的体现。唐人煎茶还加姜、盐及葱、橘皮、薄荷等,至宋则不用,不过现在在我国有些地区还保持着这一习惯。

清代,茶始有红茶绿茶之分,红茶为发酵茶,绿茶为未发酵茶,而乌龙茶等为半发酵茶。现在,我国的茶叶有1 000余种,驰名中外的名茶有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君山银针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云南普洱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