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部丘陵坡地的半地穴排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东部丘陵坡地的半地穴排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石器晚期,黄河下游和西辽河流域出现了半地穴“排房”。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半地穴“排房”是融合了黄河和长江两地要素的建筑。从单体建造方式上看,“排房”是半地穴式竖穴向地面建筑演进的过渡形式;从布局方式上看,“排房”则与东南湿地的干栏式“长屋”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山东章丘后李文化的西河遗址,发现了半地穴式排房。

东部丘陵坡地的半地穴排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新石器晚期,黄河下游和西辽河流域出现了半地穴“排房”。这种建筑与自然条件的关联似乎并不紧密。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半地穴“排房”是融合了黄河和长江两地要素的建筑。从单体建造方式上看,“排房”是半地穴式竖穴向地面建筑演进的过渡形式;从布局方式上看,“排房”则与东南湿地的干栏式“长屋”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山东章丘后李文化的西河遗址,发现了半地穴式排房。房址有30多座,多为圆角方形,向南开设短门道,一般面积30多平方米,最大者超过50平方米;排列有序、布局合理、分布密集,聚落形态显示出相当完善的规划设计。距今7300年至6300年的北辛文化已形成完整的聚落,房址以半地穴和浅穴式为主,平面多为椭圆形和圆形,面积多在5-10平方米之间,常见柱洞;入口朝向以东和东偏南为主,门道分台阶式和斜坡式两种。

距今8000年前后,排列整齐的房址开始出现于西辽河流域,其中最典型的是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文化和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兴隆洼遗址位于牤牛河上源平坦的缓坡台地上,有半地穴式房址170余座,平面为圆角方形或长方形,井然有序地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共12排,每排10余座;部分房屋重叠建在已废弃的房址之上,反映房址有其固定的排列位置,显示出精心的统一规划;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房址面积大小不一,其中两座大型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分属两排,并列于聚落中心。通过人体骨骼的鉴定,考古学家们推测,每个房址为一个单元,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家庭;每一排房址内的各家庭之间存在血缘关系,相近的几排组成一个家庭;聚落由多个家族组成,聚落周围掘壕为界,组成了一个部落;几个部落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集团,其中一个部落享有中心地位。兴隆洼文化聚落中房址不设门道而从屋顶上下的现象,显然是北方穴居传统的延续。(www.xing528.com)

半地穴或地面式“排房”也曾断断续续地出现于黄河中游及其附近地区。在仰韶文化晚期与屈家岭文化中期相交的大约五千年前的地层中发现“排房”,呈东西连贯的南北两排,间隔约20米;房址中的门扇为南方色彩浓厚的推拉式,支撑结构却为北方常见的木骨泥墙,地面光滑而坚实;“排房”中不同年代的房址层层叠压,但始终保持着先前的位置;两排“排房”之间的地层呈水平多层的堆积状,平整坚硬,可能是人工平整的结果。

中国北方民族在史前穴居的几千年也就是黄河流域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几千年,穴居本身就是人类利用并改造自然环境、创造人类文明的有力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