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问题及改革创新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问题及改革创新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末的20多年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没有专门的高教研究机构和专职科研人员。此外,在理论建设方面有两种倾向:一是简单照搬国外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论,并将之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简单相结合;二是盲目排外,仅着力于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提升一些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和理论。我国目前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专业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问题及改革创新

(1)研究内容偏重政策性研究,对基本理论研究重视不够。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末的20多年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没有专门的高教研究机构和专职科研人员。仅有的一些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也是对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方针作某些理论上的说明和注释,几乎不涉及对重大政策方案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争论。近30年,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变,但由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滞后,这期间高教改革的政策性研究仍占主导地位。不过,这一时期的政策性研究的科学性、理论性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即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都进行了可行性中介理论研究。但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指导意义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论。此外,在理论建设方面有两种倾向:一是简单照搬国外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论,并将之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简单相结合;二是盲目排外,仅着力于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提升一些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这两种倾向的不足是明显的,前者易导致“拿来主义”和教条主义,后者易流于闭关自守和思想零碎。如何建立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并使之与政策性研究相结合,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2)研究成果理论水平不够或可操作性差,不易为决策部门所吸纳。研究成果转化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这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生命和灵魂所在。尽管建国以来有许多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成果转化为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较低或可操作性较差,因而对教育决策部门的影响力不够,不能使研究成果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这些研究成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理论性、科学性。尽管近30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一片“繁荣”景象,研究论文、学术专著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高水平研究成果,但从整体来看,与其他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相比,真正具有理论深度、科学性强、富有特色且易于操作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二是研究较肤浅、泛化。“追风”追热点问题,急功近利急于出成果的不良学风导致研究不能“沉”下去,研究人员缺乏“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毅力和科学精神,以致研究流于表面,甚至陶醉于在短时间内不假思索地建立一门新“学科”以哗众取宠,标榜自身。三是搞不清楚学术权力的具体内涵与外延便自由使用,从而在实践中引起混乱。因此,规范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工作,加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任重而道远。

(3)研究方法较为注重质的研究,而忽视量的分析。总体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验式的、描述性的,很少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另一类是理论性的,从一般原理出发,或建立一个理想模式,然后进行逻辑推导,并举出一些典型事例作为论据,大多也只是定性而非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易于使人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认清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但由于忽视了定量分析,则易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转化为社会实践。近年来这种情况已有较大改变,但又有唯定量研究为科学,甚至忽视质的研究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定量研究就只是将某些数据用已有的数量化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做了一道大习题。所以,如何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是今后研究中有待加强的一个问题。(www.xing528.com)

(4)研究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相关学科的专门人才及这些学科理论的支持。我国目前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专业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他们中除部分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方面的基础外,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因而对高等教育管理及其所依托的各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缺乏了解或了解不深。另外,理工科院校的研究者对系统科学、计算机等学科比较熟悉,但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却都相对薄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人员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的以上特点,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政策性、实践性方面占很大比重,但对高等教育管理涉及到的教育哲学、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管理学等学科各种基本理论的研究则较少,一涉及到隐藏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对象背后的深层次、带规律性的东西,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研究工作就难以深入下去了。这既不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体系自身的发展与成熟,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