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项目管理体系下的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职业院校项目管理体系下的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思维模式有利于解决现行教学管理机制对其的制约,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其中,文科中心负责跨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协调;各系部负责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项目申报和具体实施;教务处负责组织跨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的时间安排和成绩录入归档等教学管理工作。

职业院校项目管理体系下的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约束下,运用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启动项目、制订计划、组织执行、过程控制和项目收尾等阶段对开展的项目进行过程管理。[4]跨专业综合实践作为一个具体的项目,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内容和目标的界定。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思维模式有利于解决现行教学管理机制对其的制约,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一)基于项目生命期理论对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实施的阶段划分

项目生命期是指任何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一段时间。项目生命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启动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项目生命期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如下:

(1)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项目提出、项目定义和立项决策;工作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成果交付物为审批通过的项目提案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2)规划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各种项目计划;工作内容是编制项目计划;成果交付物为项目计划文档。

(3)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项目的具体实施,并保证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工作内容是计划的执行与控制;成果交付物为最终成果、各种报告文件。

(4)收尾阶段。主要任务是项目达标情况、验收、移交、总结;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完工、交付、总结、评价;成果交付物为验收合格后的项目产出物及各种文件。

(二)项目管理体系下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基于项目阶段划分,结合WT校开展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执行阶段、收尾阶段。

1.启动阶段

启动阶段是具体执行项目前的预备阶段,下面重点阐述启动阶段的组织机构设置及教学设计。

(1)组织机构设置。包括成立领导小组、设立评价机构、确定评价人员。具体组织工作可由被评价对象所在部门的上一级机构承担。

项目组织包括职能型组织、项目型组织、矩阵型组织三种类型,每种组织类型各有其优缺点,组织类型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构模式和职能型组织的特点,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应采用职能型组织形式:最高组织为学院主管教学领导,下设教务处文科中心和各系。其中,文科中心负责跨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协调;各系部负责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项目申报和具体实施;教务处负责组织跨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的时间安排和成绩录入归档等教学管理工作。

(2)教学设计。根据项目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我们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制定了以下教学指导原则。

学时比例:讲授和实践比例达到1∶2。对于一次2周的集中实践课程,开始的分组、讲授和最后的总结、答辩共占1/3,实践共占2/3。

组织形式:针对实践环节,教师作为项目指导者,各专业学生组成团队,每组5~6人,每组推选组长一名,成员要有不同的分工和角色,包括项目组长、分析员、设计员、质检员等角色。

实践题目:以某综合实践项目作为实践内容,与教学进度相对应,进行任务的阶段划分和实施。类型可以包括分析型、设计型、训练型、讨论以及争议性的话题等。选题必须切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实际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www.xing528.com)

管理与考核:管理过程中采用模拟公司的分级管理方式,各个小组组长负责项目的完成和进展,组内每个成员负责自己所担当角色的任务完成。考核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答辩、交叉考核、展示、提问或综合评审等。

2.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跨专业综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好过程监控,确保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1)具体执行

根据项目管理的方法,课堂教学实施应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学生逐步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由文科中心负责制定。每个文科专业围绕人文北京建设的实际问题牵头组织一个实践教学项目,吸收其他专业学生参与完成。目前建设的综合集成实践课程教学项目有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综合集成项目、模拟审判综合集成项目、档案保护与管理综合集成项目、文化传播综合集成项目、大学生创业综合集成项目等。

第二,学生的组织。由各学院院系组织完成。各专业牵头的实践项目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推选组长一名。根据任务的不同,成员可以担当不同的角色,组内任务的分解、协调和考核均由组长完成,小组内可以通过讨论、问题收集、代表发言等形式,调动成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执行过程。由各教学系、部和文科中心共同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只起配角和引导作用,任务的实施主要由学生小组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观点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多角度、多因素地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监控。过程监控是围绕项目进行进度跟踪,并记录实际的进度情况,掌握各项工作现状,以便进行适当的资源调配和进度调整。它包括各阶段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过程监控由文科中心和教务处共同进行监控,重点进行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

进度控制:有效的进度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适时监控计划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进度的调整,以确保进度顺利完成。文科中心要在项目开始时上报时间进度表,项目执行者依据时间进度表(里程碑计划)布置各阶段的工作,做好对实际进度的监控。文科中心定期抽查项目进度情况,一旦出现滞后于进度计划的情况,应要求项目执行者及时调整,以确保每项活动按进度计划进行。教务处和文科中心根据项目执行者滞后原因给予相应的保障和帮助,以确保项目按进度完成。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贯穿于实践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情况。在进行质量控制时,主要由文科中心将项目的任务与成功实践的标准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质量,进而达到项目质量控制的效果。[5]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并通过质量审核、指标检验来监控项目结果,判断是否满足原定的质量标准。

3.收尾阶段

(1)项目总结。在项目的收尾阶段,教师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总结,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抓住核心,掌握本次实践内容的重点;另一方面使学生自身对本次实践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一次回顾和反思,从而使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成绩考核。成绩包括三部分:平时的实践成绩(30%);综合项目实践成绩(30%);答辩考核成绩(40%)。平时实践以及综合项目实践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的分数以“二次分配”得到,首先评定项目,得到一个项目分值,将项目分值乘以小组人数,得出小组整体成绩,然后由组长根据小组内成员的工作量进行二次分配。最后的考核成绩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答辩和综合表现评定。

项目管理模式的采用有助于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管理工作。通过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教学管理者对教学组织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准确把握,而实施者对每一个环节的执行操作都有据可依,从而使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