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S19罗氏园区:瑞士多元文化建筑

BS19罗氏园区:瑞士多元文化建筑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园区内大部分低层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御用建筑师奥托·鲁道夫·萨维斯伯格的作品。园区绝大部分建筑位于围墙之内,仅有沿格兰扎赫大街的建筑可从外部参观,其分别是已经建成的1号、92号、95号、62号楼,尚未建成的2号、4号、5号、6号、7号楼。BS19注1:该建筑属于罗氏私产,位于园区中心,其阴影投射面积不影响城市,所以城建局审批后,无须全民公投。

BS19罗氏园区:瑞士多元文化建筑

地址:Grenzacherstrasse 124,4058 Basel

年代:1993至今

978-7-111-59538-0-Chapter02-66.jpg

BS19图1 园区规划模型

诺华一样,制药巨头罗氏也将总部设在巴塞尔。整个园区从1896年发展至今同样面临严峻的用地问题。与诺华“拆除重建”的策略不同,罗氏园区的规划策略是对“旧建筑扩建”,同时尽量采用高层。

罗氏集团有聘请御用建筑师的传统。目前园区内大部分低层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御用建筑师奥托·鲁道夫·萨维斯伯格(Otto Rudolf Salvisberg 1882—1940)的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起,所有罗氏园区内项目都委托给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同时,公司的甲方建筑师也多出自该事务所。

园区绝大部分建筑位于围墙之内,仅有沿格兰扎赫大街(Grenzacherstrasse)的建筑可从外部参观,其分别是已经建成的1号、92号、95号、62号楼,尚未建成的2号、4号、5号、6号、7号楼。

1 92号楼

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Meuron)

年代:1993—2000

这座建筑容纳了实验、办公、信息中心三大功能。整个楼9层沿街的一面都是信息中心,其蓝色的背景和文字装饰由艺术家雷米·佐格(Rémy Zaugg)设计,在夜间十分醒目。除此之外,建筑师的创作自由度主要来自于遮阳百叶。拉下的遮阳布形成灯笼一样的三维体量。这个手法后来多次被其他建筑师复制。

978-7-111-59538-0-Chapter02-67.jpg

BS19图2 92号楼外观

978-7-111-59538-0-Chapter02-68.jpg

BS19图3 92号楼遮阳

建筑内部无法参观,但可以知晓其主要复制了上任御用建筑师奥托的做法,目前成为很多工业建筑的标配。不同的漆装增添了实验室的建筑学效果,遮挡一切的金属网顶棚也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后续设计中不断发展,最终在诺华新高层中得以集中展示。

2 95号楼

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年代:2003—2006

978-7-111-59538-0-Chapter02-69.jpg

BS19图4 95号楼玻璃立面

95号楼功能为实验和办公。其主要特点是极其通透的双层幕墙。但是与大部分“内保温,外单层”做法不同,这座建筑是“外保温,内单层”。这使得建筑幕墙的维护整修与实验室完全隔离。建筑在夜间十分通透,实验设备如展品般对外可见,犹如城市中的展览馆。

31 号高层(Bau 1)

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参观预约:besuch-bau1.roche.ch

年代:2009—2015

978-7-111-59538-0-Chapter02-70.jpg

BS19图5 遮阳全关的1号高层

这座高达178米的高层是瑞士目前最高的建筑,其对巴塞尔天际线的影响非常深远(注1),人们可以在巴塞尔各个地方看见。

978-7-111-59538-0-Chapter02-71.jpg(www.xing528.com)

BS19图6 从老城看1号高层

建筑的锥形体量来自于瑞士城市建设的惯例(注2),该设计几乎做出了被允许的最大体量。该建筑地下3层,地上43层。其中19层、20层以及最上三层为设备间,第40层有全瑞士最高的咖啡厅。建筑平面面积从2400平方米递减为600平方米。递减过程中,在建筑东西两侧形成通高空间和露台,尽显奢华品质

建筑入口覆盖了巨大的城市空间,除此之外,上百米的体量并未对周边街道做出任何关怀,将来的高层下将是如纽约曼哈顿一样的竖向空间。

高层室内以白色基调为主,建筑师侧重于楼梯等空间形态设计,而并不强调材料感。大块水磨石、微缝穿孔板顶棚、白色石膏墙、马来漆等材料维持了材料和形态的平衡度。各式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水滴灯具让建筑充满时尚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师确实开发出了一系列室内风格模板,比如白色系、木色系、混凝土色系等(注3)。早年那种充满惊喜和变化的设计风格早已不再。

4 2号楼(Bau 2)

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年代:2015—2022

该建筑建成后将高达205米,并成为瑞士新的最高建筑。

978-7-111-59538-0-Chapter02-72.jpg

BS19图7 1号高层入口

5 pRED中心(4,5,6,7号楼)

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年代:2015—2023

建筑群由高132米到16米的四个体量组成,目前仍处于设计阶段。

6 廷古利博物馆(Tinguely Muesum)

建筑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

年代:1992—1996

978-7-111-59538-0-Chapter02-73.jpg

BS19图8 廷古利博物馆内院

978-7-111-59538-0-Chapter02-74.jpg

BS19图9 河岸一侧的公共空间

这座博物馆是罗氏集团为纪念瑞士伟大的艺术家简·廷古利(Jean Tinguely,1925—1991)所修建的博物馆。其位于罗氏园区与城市共享的花园内,完成了从园区向城市的过渡。

建筑的城市处理较为出色,面向公园的庭院、屏蔽公路的围墙、面向莱茵河的走廊都非常符合场地精神。红色砂岩也是对巴塞尔的致敬。但是博塔强烈的个人建筑语言与城市精神产生了一定冲突。

对于喜爱廷古利艺术品的朋友,市中心的廷古利喷泉才是巴塞尔真正的艺术圣地。

BS19注1:该建筑属于罗氏私产,位于园区中心,其阴影投射面积不影响城市,所以城建局审批后,无须全民公投。除非有人发起动议重审,否则直接建造。由于民众的保守,高层审批通过后遭遇了抗议,但是这并未阻碍项目进程。整个园区“中间高,周围低”的规划除了学术考虑外,也充分考虑了审批难度。

对于公共项目,由于是全体纳税人出资,市民就可以对建筑方案进行公投。这导致瑞士公共建筑在审美上通常趋向于保守,市民有时也有排外情绪。比如扎哈对巴塞尔赌场的改建,以及莫奈欧对苏黎世剧院的改建都因为市民反对而最终搁浅。苏黎世国家博物馆改造项目(ZH01)和琉森文化会议中心(CH09)则是相对成功的例子,其造型最终赢得市民的接受。对于其他项目,在建筑师提交审批后,业主必须标示出其未来体量。在三个月中,如果没有市民反对建造计划,则可以建造,否则必须停止。所以在瑞士,市政部门主要对规范和安全性进行审批,市民作为利益相关方也可以行使权力。这使得所有建成的瑞士建筑都能得到公众认可,而不会出现人们对所谓“最丑建筑”的调侃。

BS19注2:瑞士的城市对建筑密度的控制相对简单,每块用地没有明确的容积率、体积率的限制。建筑主要受日照角度限制。具体而言,阴影区的街道投射45°角,其他区域投射60°角,垂直街道不投射角度。日照阴影面积作辅助参考,不成为最严苛的限制。甲方或许有将面积最大化的愿望,但是由于有竞赛和全民公投这两个不可控环节的存在,因此甲方会求稳,继而在开发上表现出足够的自律。

BS19注3:白色系内装的模板就是1号高层(BS19),而木色系的模板则是凯泽户克缆车站(CH17),混凝土设计模板是绍拉格艺术品仓库(BS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