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瑞士圣本笃教堂展现多元文化建筑

瑞士圣本笃教堂展现多元文化建筑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民求助于卒姆托,后者不但组织了新教堂的设计施工,而且几乎未收取设计费用。卒姆托将新教堂的位置选在村子中间,并且大大缩小了教堂的规模。GR18图3 降雪后纤细的建筑檐口参观教堂的人们不得不在萨姆威格村下车,然后步行半小时到达教堂所在的聚落。卒姆托这一系列手法主义的处理方式标志了其个人建筑语言的成熟,这一年卒姆托45岁。

瑞士圣本笃教堂展现多元文化建筑

建筑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工程师:约格·布赫立(Jōrg Buchli)

地址:Vitg 221,7174 Somvix

年代:1987—1989

GR18图1 朝向山谷的教堂

GR18图2 教堂入口

村口的教堂毁于一次巨大的雪崩,其遗迹至今仍位于村口。村民求助于卒姆托,后者不但组织了新教堂的设计施工,而且几乎未收取设计费用。卒姆托将新教堂的位置选在村子中间,并且大大缩小了教堂的规模。新教堂采用木材建造,祭坛朝东,中轴线指着山谷延伸的方向。

教堂平面为水滴形,在基督教中代表着永恒。37根木柱环绕教堂,向上延伸,微微收分,最后对准屋顶木梁,汇集于房屋中脊。一圈屋顶天窗让屋顶在感知上脱离地面,像船一样庇护着屋顶之下的人们。在基督教文化中,船(Schiff)与教堂是同一个词,正放的船是方舟,倒放的船是教堂,一个拯救身体,另一个拯救灵魂。入口的小门廊对着祭坛,从钥匙孔中可以精准地看到耶稣的画像。有时候,教堂的神圣性就来自于这样的文化隐喻:人们需要通过建筑体会到庇护、指引、救赎,没有苦难就没有灵魂的空间,没有黑暗就没有对光明的渴求。正是因为这些教义与空间长期以来的隐喻关系,才使得对教堂的阅读,从来就不能停留在建筑本身。(www.xing528.com)

GR18图3 降雪后纤细的建筑檐口

参观教堂的人们不得不在萨姆威格村(Sumvitg)下车,然后步行半小时到达教堂所在的聚落。1500米的海拔会让人呼吸有稍许不适,但直到人们走上台阶,推开门,穿过木柱,进入教堂的时候,人的心灵或许才会更加安宁。

对于建筑师而言,这座建筑在施工层面充满了挑战,因为直接在不规则的山坡上不加过渡地建造如此精致的建筑对于任何时代的建筑师都是巨大的挑战。卒姆托先在山坡上建造了一堵混凝土矮墙,然后在这个平台上精准地定位了教堂的地板,再由地板确定37根木柱的位置和高度,使其最终达成工厂预制的精度。这样才可以跟预制的木屋顶准确拼接。但在人们能够感知的围护结构上,卒姆托隐藏了真实的建构关系,用一层微微脱离结构的木墙彻底包裹了建筑,仅在室内留出向上升腾的木柱示人。卒姆托还将防雪、通风、排水、刮泥等实用性构件都做了极简处理,使其尽量隐匿。

卒姆托这一系列手法主义的处理方式标志了其个人建筑语言的成熟,这一年卒姆托45岁。不仅如此,卒姆托通过一系列手法而创造出的极简主义建筑语言彻底脱离了当时仍略显土气的山区风格。与此同时,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迪纳和迪纳也在巴塞尔实现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注1)。20世纪90年代,瑞士德语区建筑最好的时代正式来临。

GR18图4 传统的木瓦在密集排列后形成“包裹”,获得了某种抽象性

GR18注1:德语区著名建筑师的名单一直在扩大:彼得·马克里(Peter Märkli)、布克哈特和苏米(Burkhalter & Sumi)、奥里加蒂(Valerio Olgiati)、克雷兹(Christian Kerez)、德普拉斯(Bearth & Deplazes)、卡米纳达(Gion A.Caminada)等建筑师的作品实际上是通过“后续追认”的方式进入了瑞士当代建筑谱系。他们在建筑界内也有“老腕儿”和“新腕儿”之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